解釋別樹一幟
◎ 別樹一幟 biéshù-yīzhì
[found a new school of thought] 形容另創流派,自成一家
-----------------
國語辭典原指獨立一方的軍隊旗幟。後也稱人的思想、學問有創見,自成一家。如:「清朝的學術,別樹一幟,號稱為『樸學』。」
英語 lit. to fly one's banner on a solitary tree (idiom); fig. to act as a loner, to stand out, to develop one's own school, to have attitude of one's own
© 漢典
別樹一幟 成語解釋
【解釋】樹:立;幟:旗幟。比喻另創一家或另創局面。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爲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示例】Gastev是主張善用時間,~的,本集只收了一幅。 ◎魯迅《集外集拾遺·〈新俄畫選〉小引》
【近義詞】獨樹一幟、獨闢蹊徑、標新立異、別樹一旗
【反義詞】亦步亦趨、千篇一律、如出一轍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另創局面,自成一家
© 漢典
別樹一幟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別樹一幟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