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入死 chūshēng-rùsǐ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原指從出生到老死的人生過程。後藉以形容冒着極大危險,隨時有死的可能。多用以讚揚不顧個人安危的獻身精神。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語出《老子.第五○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後形容不避艱險,將生死置之度外。《舊五代史.卷四六.唐書.末帝本紀上》:「我年未二十從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瘡滿身,樹立得社稷,軍士從我登陣者多矣。」《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近赴湯蹈火,歷盡艱險,殺身致命
英語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idiom); to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brave, willing to risk life and limb
德語 sein Leben für etw., jdn. riskieren, unter Einsatz seines Lebens (Sprichw)
法語 (expr. idiom.) du berceau à la tombe, passer par le feu et l'eau, courageux, prêt à risquer sa vie
出生入死 成語解釋
出生入死
【解釋】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着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示例】這一層,不煩聖慮,他們是~的老兄弟,何況國家如此,不至於還鬧義氣。 ◎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近義詞】赴湯蹈火、捨生忘死
【反義詞】貪生怕死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用於讚揚人英勇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