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八百诸侯

拼音 bā bǎi zhū hóu

注音 ㄅㄚ ㄅㄞˇ ㄓㄨ ㄏㄡˊ

八百诸侯 詞語解釋

解釋
  • 指殷末八百諸侯國。
  • © 漢典

    八百诸侯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八百諸侯

  • 周文王死後,子發繼位,是爲武王。周武王繼位時,“殷之叛國”越來越多,商王朝內外交困,由周滅商而王天下的形勢已經形成。當時,周的疆域西自甘肅靈臺,東至河洛,並且佔有長江、漢水、汝河流域廣大地區,取得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優勢。在這樣的形勢下,周武王興建都邑,在豐水東岸新建鎬京,積極做好滅商的準備。經過幾年準備,武王九年(公元前1048年),大會諸侯於孟津(今洛陽北)。前來參加大會的諸侯和部落首領,據說有八百人之多。在大會上,周武王舉行誓師儀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盟津之誓”。這是一次“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盟會,實際上是滅商的總動員。武王下令將士準備好船隻,向黃河對岸進攻,落後者將以軍法處置。頃刻間千舟競發,浪花飛濺,周軍迅速到達了對岸。但武王又急令返回,原來武王此戰的目的是進行一次渡河戰鬥演練,同時要藉機探明諸侯國的虛實。通過這次演練,武王認爲一舉滅商的時機還不夠成熟,因而引兵暫退。從此,衆多的諸侯都聽從周的指揮,周也因此確定了盟主的地位。這就是“八百諸侯會盟津”。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巴黎子
      2. 疤瘌流星的
      3. 巴都儿
      4. 扒高踩低
      5. 巴臂
      6. 巴拉芬
      7. 重矦
      8. 金丝猴
      9. 抗喉
      10. 莺喉
      11. 扼喉
      12. 转喉
    相關詞語
      1. 八帙
      2. 八案
      3. 八帮帮帮
      4. 八仙桌上摆夜壶
      5. 八进制
      6. 八字门楼
      7. 嘎七马八
      8. 贼亡八
      9. 鬪八
      10. 大四八
      11. 乌龟亡八
      12. 歪七竖八
      13. 侯禳
      14. 侯波
      15. 侯伏侯
      16. 侯服
      17. 侯道
      18. 侯卫
      19. 射侯
      20. 元侯
      21. 钜鹿侯
      22. 豻侯
      23. 袭侯
      24. 采侯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