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似是而非
◎ 似是而非 sìshì érfēi
[specious;be apparently true but really wrong] 表面看來似乎對,而實際上並非如此的
世多似是而非,虛僞類真。——漢· 王充《論衡·死僞》
-----------------
國語辭典語本《孟子.盡心下》:「惡似而非者。」表面相似而實際上卻不然。漢.王充《論衡.死偽》:「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故杜伯、莊子義之語,往往而存。」《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近貌同實異
英語 apparently right but actually wrong; specious (idiom)
法語 spécieux, spéciosité
© 漢典
似是而非 成語解釋
似是而非
【解釋】似:像;是:對;非:不對。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
【出處】《莊子·山木》:“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孟子·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
【近義詞】以假亂真、張冠李戴
【反義詞】天經地義、不刊之論
【語法】複句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漢典
似是而非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似是而非 (漢語詞語)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