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仁至義盡
◎ 仁至義盡 rénzhì-yìjìn
[most perfectly fulfilled both in love and duty] 表示對人的規勸和幫助已經達到最大限度
虛極靜篤道乃見,仁至義盡餘何憂。——宋· 陸游《秋思之十》
-----------------
國語辭典原指祭祀有功於農事諸神,極盡仁義之道。語本《禮記.郊特牲》:「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後用以指盡最大的努力,以關懷照顧他人。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三六齣》:「詔曰:『恤貧者仁,樂施者義,仁至義盡,實宜寵褒。』」近窮力盡心反窮凶極惡,以怨報德
英語 extreme benevolence, utmost duty (idiom); meticulous virtue and attention to duty
德語 alles Mögliche tun
© 漢典
仁至義盡 成語解釋
【解釋】至:極,最;盡:全部用出。竭盡仁義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幫助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處】《禮記·郊特牲》:“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示例】況且他們還說和我們共同管理,總算是~的了! ◎冰心《斯人獨憔悴》
【近義詞】無微不至、急公好義
【反義詞】漠不關心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 漢典
仁至義盡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仁至義盡 (漢語詞彙)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