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京报

拼音 jīng bào

注音 ㄐㄧㄥ ㄅㄠˋ

京报 詞語解釋

解釋

◎ 京報 jīngbào

[official newspaper] 清代北京由報房商人發行出售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用活體木字排印

-----------------
國語辭典
京報jīng bàoㄐㄧㄥ ㄅㄠˋ
  1. 清代北京由報房商人發行販售類似報紙的出版物。以活體木字排印,內容包括內閣發抄的皇帝諭旨、大臣奏議等京城內的官方文書、政治情報。頁數不定,一月一期。《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個旨意,從內閣抄了出來,幾天兒工夫,就上了京報。」《二十年目睹怪現狀.第四七回》:「頭回看見京報有他的奏章,說是已經降了多少,每人給與薙刀一把,大約總有些降服的。」

© 漢典

京报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京報 (民國《京報》)

  • 京報是中國古代民間刊印的以“邸鈔”爲內容的公開出售的原始形態的報紙。始見於明末,盛行於清代,消亡於辛亥革命後。它與“邸鈔”實質上是同一性質,區別在於“邸鈔”是由朝廷主持,主要以手寫的形式,通過一定的組織系統向各級行政機構傳播;京報是以印刷爲主,由小私有者所經營,因在京城編印而獲其名。京報印刷一般是先用膠泥活字,後用木活字或鉛字,日出七、八頁至十數頁一小冊,鼎盛時總髮行量超過1萬份。因爲多用黃紙作封面,所以被稱爲黃皮京報。京報內容主要是三部分:首先是朝廷政事動態,其次是諭旨,最後是奏摺。到了後期,它派生出兩種出版物:一是《諭摺匯存》,一是《邸鈔彙編》。這兩種出版物的特點是篇幅多,特別是章奏部分容量很大,又分編子目,合訂成卷,所以人稱是擴大了的京報。鴉片戰爭後,它與近代報紙交叉存在,包括《申報》在內的許多報紙闢有欄目,每天轉載它的消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起着“官方”通訊社的作用。幾個世紀以來,它的業務範圍始終與“邸鈔”相同,它的活動始終是充當着統治者的傳聲筒,爲沒落的封建階級服務的。這既說明它能不遭禁止而長期存在的原因,也說明它的性質和它所起的作用。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旌褒
      2. 儆报
      3. 精薄
      4. 荆宝
      5. 警报
      6. 惊屹
      7. 靑油舫
      8. 惊嘑
      9. 惊耳骇目
      10. 靑筇
      11. 精兵强将
      12. 噪暴
      13. 貔豹
      14. 鋤强去暴
      15. 旷抱
      16. 振弱除暴
      17. 襟抱
    相關詞語
      1. 京城
      2. 京报连登黄甲
      3. 京语
      4. 京挺
      5. 京察
      6. 京控
      7. 华京
      8. 洛京
      9. 汴京
      10. 滦京
      11. 邺京
      12. 皇京
      13. 报复
      14. 报数
      15. 报风
      16. 报覆
      17. 报应不爽
      18. 报谒
      19. 善报
      20. 阴报
      21. 供报
      22. 送报
      23. 小报
      24. 讣报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