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鄉試
鄉試,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唐宋時稱“鄉貢”、“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金代以縣試爲鄉試,由縣令爲試官,取中者方能應府試。元代在行省舉行,但腹裏則分別在河東、山東二宣慰司和真定、東平、大都、上都四路舉行,共17處。考試分兩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試兩場,漢人、南人榜試三場。明、清兩代定爲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生、廕生、官生、貢生,經科考、歲科、錄遺合格者,均可應試。逢子、午、卯、酉年爲正科,遇慶典加科爲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中式稱爲“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爲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爲經魁,第六名稱爲亞魁。中試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凡中式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