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假不歸 成語解釋
【解釋】假:借;歸:歸還。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出處】《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示例】謝山《鮚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謝山歿後,其遺稿爲杭世駿借去,~,後之編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謝國楨《平景孫事輯·著述考》
【近義詞】逾期不歸、有名無實
【反義詞】完璧歸趙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 漢典
久假不歸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久假不歸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