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同日而語 bù kě tóngrì ér yǔ
(1) [cannot be mentioned in the same breath]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話。形容不能相比或相提並論
夫破人之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戰國策·趙策二》
(2) 亦作“不可同年而語”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漢·賈誼《過秦論》
差別很大,不能相提並論。《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六.洪覺範》:「公痴叔詩,如食鯽魚,惟恐遭骨刺,與岐山豬肉,不可同日而語也。」也作「不可同年而語」、「未可同日而語」。
英語 lit. mustn't speak of two things on the same day (idiom); not to be mentioned in the same breath, incomparable
德語 nicht zu vergleichen (V)
法語 (expr. idiom.) littéralement : il n'est pas possible de parler de deux choses différentes sous le même jour, on ne peut mettre deux choses différentes sur le même plan
不可同日而語 成語解釋
【解釋】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
【出處】《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示例】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改革開放前相比,真是~。
【近義詞】不可比擬
【反義詞】相提並論
【語法】複句式;作謂語;形容不能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