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不動聲色
◎ 不動聲色 bùdòng-shēngsè
[do not bat an eyelid;do not turn a hair;show one's feelings neither in voices nor in facial expressions;stay calm and collected] 不說話,也不表露感情的變化,形容沉着、鎮靜
-----------------
國語辭典一聲不響,不流露感情。《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其餘皆設文房四寶,都在那裡濡筆搆思;惟成之端然靜坐,不動聲色。」《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黃太尊聽了,點點頭,不動聲色,仍舊打他的牌。」
英語 not a word or movement (idiom); remaining calm and collected, not batting an eyelid
法語 ne pas laisser paraître ses sentiments, n'avoir l'air de rien, comme si de rien n'était, rester impassible
© 漢典
不動聲色 成語解釋
【解釋】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示例】他也~,勤勤慎慎辦他的公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近義詞】不露聲色、無動於衷、泰然自若
【反義詞】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無措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在緊急情況下不改變聲色
© 漢典
不動聲色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不動聲色
不動聲色 (漢語詞語)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