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ú

fǔ

ㄑㄩˊ

ㄈㄨˇ

部首 走

部外 5

總筆畫 12

跔 𠹪 趯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47A4

左下包圍結構

121213435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hqk

gopr

borj

47802

拼音 qú fǔ

注音 ㄑㄩˊ ㄈㄨˇ

部首 走 部外 5總筆劃 12

擴展A 47A4筆順 121213435251

䞤 基本解釋

● 䞤

qú ㄑㄩˊ


  1. 同「𧾱」。走顧貌。

● 䞤

fǔ ㄈㄨˇ


  1. 使。
  2. 治。
  3. 近。
  4. 健。諸音義均見《玉篇》。

● 䞤


  1. 同「竘」。

英語 to walk, to use; to employ, to control

【漢典】
【酉集中】【走】 䞤·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䞤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 䞤·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𠀤音劬。【玉篇】同𧾱。走顧貌。

又【廣韻】芳武切【集韻】斐父切,𠀤音撫。【玉篇】使也,治也,近也,健也。【廣韻】亦作𠹪。

又【集韻】顆羽切,音踽。行貌。亦作跔。

【漢典】
【卷二】【足】

↳跔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䞤」字頭,请參考「跔」字:)
【卷二】【足】
《說文解字》

天寒足跔也。从足句聲。其俱切

《說文解字注》

(跔)天寒足跔也。周書大子晉解。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大子曰。大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也。此許所本。莊子音義亦引周書天寒足跔。今本周書作足躅。誤也。跔者、句曲不伸之意。从足。句聲。其俱切。四部。

【漢典】

䞤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跔
𠹪
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臞(qu2)
    2. 䵶(qu2)
    3. 爠(qu2)
    4. 佢(qu2)
    5. 蠷(qu2)
    6. 磲(qu2)
    7. 鸲(qu2)
    8. 菃(qu2)
    9. 翵(qu2)
    10. 䋧(qu2)
    11. 㪯(qu2)
    12. 㖆(qu2)
同部首
    1. 趋
    2. 趇
    3. 䟀
    4. 趆
    5. 䞯
    6. 䞡
    7. 䟏
    8. 䞳
    9. 䞵
    10. 趲
    11. 赲
    12. 趤
同筆畫
    1. 聠
    2. 㴦
    3. 䖳
    4. 鲂
    5. 揂
    6. 湎
    7. 紪
    8. 渪
    9. 惲
    10. 萹
    11. 㾠
    12. 圎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