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í

ㄕˊ

部首 水

部外 12

總筆畫 15

湜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D53

左右結構

441445251112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pjh

ejao

vwai

33181

拼音 shí

注音 ㄕˊ

部首 水 部外 12總筆劃 15

擴展A 3D53筆順 441445251112134

㵓 基本解釋

● 㵓


  1. 同「湜」。

英語 (same as 湜) the water is clear, transparent (of water)

【漢典】
【巳集上】【水】 㵓·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㵓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㵓·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集韻】與湜同。

【漢典】
【卷十一】【水】

↳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㵓」字頭,请參考「湜」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清底見也。从水是聲。《詩》曰:“湜湜其止。”常職切

《說文解字注》

(湜)水淸見底也。各本作底見。依詩釋文正。邶風曰。涇以渭濁。湜湜其止。毛云。涇渭相入而淸濁異。按毛本作止。鄭乃作沚。毛意涇以入渭而形已濁。且以已形渭之湜湜然淸澂。喻君子以新昏而不潔已。且以已而益見新昏之可安。止者、水之澂定也。鄭易止爲沚。云小渚曰沚。湜湜、持正皃。喻君子得新昏。故謂已惡。已之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動搖。是其訓湜字、比傅是字之解爲之。非水淸見底之謂矣。从水。是聲。常職切。古音在十六部。詩曰。湜湜其止。古今各本及玉篇、集韵、類篇皆作止。毛詩舊文也。傳於蒹葭云。小渚曰沚。於此無文。可以證矣。鄭箋當有止讀爲沚之文。淺人刪之。而竝改經文。

【漢典】

㵓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湜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䶡(shi2)
    2. 石(shi2)
    3. 飠(shi2)
    4. 寔(shi2)
    5. 遈(shi2)
    6. 蝕(shi2)
    7. 饣(shi2)
    8. 祏(shi2)
    9. 識(shi2)
    10. 塒(shi2)
    11. 䈕(shi2)
    12. 鼫(shi2)
同部首
    1. 淵
    2. 淋
    3. 渆
    4. 瀏
    5. 滇
    6. 汪
    7. 灊
    8. 渝
    9. 浌
    10. 瀫
    11. 濗
    12. 涟
同筆畫
    1. 鳷
    2. 䌀
    3. 艒
    4. 諓
    5. 嫼
    6. 黎
    7. 緹
    8. 镐
    9. 璜
    10. 䭿
    11. 僵
    12. 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