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齒

部外 9

總筆畫 24

𪘓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A644

上下结构

343513121212134341343452

五筆

倉頡

鄭碼

wmdb

cmymu

oqbi

部首 齒 部外 9總筆劃 24

統一碼 2A644筆順 343513121212134341343452

𪙄 基本解釋

© 漢典
【亥集下】【齒】 𪘓·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7

𪘓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𪙄”字頭,請參考“𪘓”字。)
【亥集下】【齒】 𪘓·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7

【唐韻】昨何切【集韻】才何切,𠀤音醝。【說文】齒差跌貌。《春秋傳》曰:鄭有子𪘓。○按《左傳·昭十六年》作齹。

又【廣韻】七何切【集韻】倉何切,𠀤音蹉。

又【集韻】才可切,音㝾。義𠀤同。

© 漢典
【卷二】【齒】

𪘓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𪙄”字頭,請參考“𪘓”字:)
【卷二】【齒】
『說文解字』

齒差跌皃。从齒佐聲。《春秋傳》曰:“鄭有子𪘓。”昨何切〖注〗臣鉉等曰:《說文》無佐字。此字當从𡯛,傳寫之誤。

『說文解字注』

(𪘓)齒差跌皃。差者、不値也。跌者踢也。齒差跌、謂參差踼跌不平正也。从齒。佐聲。鉉曰。佐當是𡯛。傳寫之誤。說文無佐字。昨何切。十七部。春秋傳。鄭有子𪘓。見左傳昭十六年。今傳作齹。實一字也。釋文曰。齹、字林才可士知二反。說文作𪘓。云齒差跌也。在河千多二反。是字林始有齹。各本說文乃以齹篆先𪘓。而別爲音義。誤甚。今刪之。古人名字相應。或以相反爲相應。齹者不齊。故爲嬰齊之字也。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齖
    2. 齞
    3. 齯
    4. 齸
    5. 齙
    6. 齭
    7. 齟
    8. 齹
    9. 齛
    10. 齥
    11. 齗
    12. 齣
同筆畫
    1. 齷
    2. 鬬
    3. 襹
    4. 靂
    5. 瓥
    6. 䖃
    7. 䴊
    8. 齶
    9. 衢
    10. 屭
    11. 讓
    12. 䴉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