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黍

部外 2

總筆畫 14

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A3ED

上下结构

31234223424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tjwi

hnoe

mfok

部首 黍 部外 2總筆劃 14

統一碼 2A3ED筆順 31234223424134

𪏭 基本解釋

© 漢典
【亥集下】【黍】 黎·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3

黎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𪏭”字頭,請參考“黎”字。)
【亥集下】【黍】 黎·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郞奚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犂。【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

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

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

又玉名。【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衆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疏】黎,衆也。

又【正韻】黑也。與黧同。【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史記·高帝紀】黎明圍宛城。【註】索隱曰: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

又與瓈同。玻瓈。【本草】作頗黎。

又與蔾同。【左傳·襄二十五年】引易據于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國之後。

又人名。【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有羲氏和氏。

又【集韻】【韻會】𠀤憐題切,音藜。

又【集韻】良脂切,音棃。義𠀤同。

© 漢典
【卷七】【黍】

黎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𪏭”字頭,請參考“黎”字:)
【卷七】【黍】
『說文解字』

履黏也。从黍,𥝢省聲。𥝢,古文利。作履黏以黍米。郎奚切

『說文解字注』

(黎)履黏也。釋詁曰。黎、衆也。衆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古亦以爲黧黑字。从黍。𥝤省聲。𥝤省者、不欲重禾也。郞奚切。十五部。𥝤、此依刀部作。古文利。作履黏㠯黍米也。說从黍之意。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䵛
    2. 䵚
    3. 䵒
    4. 䵕
    5. 䵜
    6. 䵗
    7. 䵙
    8. 黎
    9. 䵖
    10. 黐
    11. 黏
    12. 䵔
同筆畫
    1. 緉
    2. 境
    3. 僩
    4. 榞
    5. 䊐
    6. 䰛
    7. 熈
    8. 粷
    9. 隤
    10. 䎐
    11. 僑
    12. 䞭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