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uì

ㄙㄨㄟˋ

部首 阜

部外 25

總筆畫 33

燧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8F75

全包围结构

3251515143135333445443345151515

五筆

倉頡

鄭碼

wnna

hryfr

nxgu

拼音 suì

注音 ㄙㄨㄟˋ

部首 阜 部外 24總筆劃 32

統一碼 28F75筆順 3251515143135333445443345151515

𨽵 基本解釋

© 漢典
【巳集中】【火】 燧·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3

燧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𨽵”字頭,請參考“燧”字。)
【巳集中】【火】 燧·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3

〔古文〕𤑾𤓫【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遂。【玉篇】以取火於日。【禮·內則】左佩金燧,右佩木燧。【註】金燧取火於日。木燧鑽火也。【左傳·文十年】命夙駕載燧。

又【定二年】鍼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註】燒火燧繫象尾。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金有六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註】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

又【史記·三皇紀】自人皇巳後,有五龍氏。燧人氏。

又作遂。【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註】夫遂,陽遂也。【疏】取火於日,故名陽遂。猶取火於木,爲木遂也。

又【史記·韓安國傳】攻烽燧,互詳烽字註。 【玉篇】同㸂。亦作鐆。

© 漢典
【卷十四】【𨺅】

𨽵 《说文解字》

【卷十四】【𨺅】
『說文解字』

塞上𠅘守㷭火者。从𨺅从火,遂聲。𤎩,篆文省。徐醉切文四 重二 

『說文解字注』

(𨽵)塞上亭。守㷭火者也。注見火部㷭下。彼云㷭𤎩、𠊱表也。緫釋此二篆。此云塞上亭守㷭火者、謂邊塞之上守望㷭火之亭。故其字从𨺅。在阸隘之閒也。从𨺅。从火。遂聲。徐醉切。十五部。


(𤒮)篆文𨽵省。此爲小篆、則知上爲籒文矣。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禭(sui4)
    2. 繀(sui4)
    3. 嵗(sui4)
    4. 㻽(sui4)
    5. 埣(sui4)
    6. 祟(sui4)
    7. 遂(sui4)
    8. 繐(sui4)
    9. 䲀(sui4)
    10. 鐩(sui4)
    11. 㒸(sui4)
    12. 岁(sui4)
同部首
    1. 阜
    2. 䦾
同筆畫
    1. 龖
    2. 䖇
    3. 灪
    4. 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