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金

部外 12

總筆畫 20

校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8B1B

上中下結構

12122534253434112431

五筆

倉頡

鄭碼

aiiq

teec

ekkp

部首 金 部外 12總筆劃 20

擴展B 28B1B筆順 12122534253434112431

𨬛 基本解釋

● 𨬛


  1. 「𤪉(證)」的訛字。《字彙補•金部》:「𨬛,古文校字。」按:此字當為「𤪉(證)」之訛,「古文校」當為「古文證」之訛。
【漢典】
【戌集上】【金】 𨬛·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𨬛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𨬛·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字彙補】古文校字。註詳木部六畫。

【漢典】
【卷六】【木】

↳校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𨬛」字頭,请參考「校」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囚也。从木交聲。古孝切

《說文解字注》

(校)木囚也。囚,繫也。本囚者,以木羈之也。易曰:屨校滅趾,何校滅耳。屨校,若今軍流犯人新到箸木鞾。何校,若今犯人帶枷也。此字似當與下文械杽等篆爲伍矣。周禮校人注曰:校之言挍也。主馬者必仍挍視之。挍人,馬官之長。按此引伸假借之義也。陸德明曰:比挍字當從手㫄。張參五經文字手部曰:挍,經典及釋文或以爲比挍字。案字書無文。張語正謂說文無從手之挍也。故唐石經考挍字皆從木,用張說也。但訂以周禮鄭注,則漢時固有從手之挍矣。比挍字,古葢無正文。較榷等皆可用。從木交聲。古孝切。二部。

【漢典】

𨬛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校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錖
    2. 䥢
    3. 鎏
    4. 錅
    5. 鑾
    6. 鎥
    7. 銞
    8. 鉴
    9. 金
    10. 䥒
    11. 釜
    12. 龬
同筆畫
    1. 鰘
    2. 爒
    3. 曥
    4. 蘰
    5. 䤓
    6. 壤
    7. 䗽
    8. 蠒
    9. 䮬
    10. 鰓
    11. 響
    12. 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