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酉

部外 11

總筆畫 18

揜 醃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88B4

左右结构

12535113412512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sgwl

mwort

fdjl

部首 酉 部外 11總筆劃 18

統一碼 288B4筆順 125351134125125221

𨢴 基本解釋

© 漢典
【卯集中】【手】 揜·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揜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𨢴”字頭,請參考“揜”字。)
【卯集中】【手】 揜·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𠀤淹上聲。【說文】自關以東謂取曰揜。【揚子·方言】揜𡩡,取也。關東曰揜,關西曰𡩡。一曰覆也。【禮·禮器】豚肩不揜豆。

又【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

又困迫也。【易·困彖】困剛揜也。【禮·表記】篤以不揜。【疏】君子篤厚行於善道,不使揜逼而被困迫也。

又【揚子·方言】滅也。吳揚曰揜。

又揜然,疾歸貌。【漢書·司馬相如傳】揜乎反鄉。

又【唐韻】烏敢切【集韻】【韻會】烏感切,𠀤庵上聲。手揜物也。 【韻會】與掩同。互詳掩字註。

© 漢典
【卷十二】【手】

揜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𨢴”字頭,請參考“揜”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自關以東謂取曰揜。一曰覆也。从手弇聲。衣檢切

『說文解字注』

(揜)自關以東取曰揜。取上俗本有謂字。今依宋本。方言曰。掩、𡩡、取也。自關而東曰掩。自關而西曰𡩡。或曰抯。按許所據方言葢作揜。李善注子虛、上林賦引方言亦作揜也。今廣雅掩、取也。字作掩。从手。弇聲。衣檢切。七部。一曰覆也。弇、葢也。故从弇之揜爲覆。凡大學揜其不善、中庸誠之不可揜皆是。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醟
    2. 酼
    3. 䤐
    4. 醹
    5. 酸
    6. 䣲
    7. 酬
    8. 醭
    9. 䣯
    10. 酓
    11. 醇
    12. 䤊
同筆畫
    1. 黠
    2. 鏊
    3. 雞
    4. 㶁
    5. 繩
    6. 鬄
    7. 黟
    8. 䥀
    9. 颺
    10. 翻
    11. 髜
    12. 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