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足

部外 4

總筆畫 11

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7FE4

左右结构

25121211324

五筆

倉頡

鄭碼

khgi

rmmf

jigi

部首 足 部外 4總筆劃 11

統一碼 27FE4筆順 25121211324

𧿤 基本解釋

© 漢典
【酉集中】【足】 跗·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𧿤”字頭,請參考“跗”字。)
【酉集中】【足】 跗·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膚。足趾也。【玉篇】足上也。【儀禮·士喪禮】乃屨綦結于跗連絇。【註】跗,足上也。【疏】謂足背也。【莊子·秋水篇】蹶泥則沒足滅跗。【音義】跗,足跗也。

又【左傳·成十六年】有𩎟韋之跗注。【跓】跗注,戎服,若袴而屬于跗,與袴連。

又人名。【史記·扁鵲倉公傳】醫有兪跗。【註】黃帝時將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附。義同。

又與拊通。【詩·小雅】鄂不韡韡。【箋】不音夫,當作拊。【音義】拊亦作跗。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蹠
    2. 路
    3. 䠄
    4. 䟯
    5. 踋
    6. 踳
    7. 趴
    8. 踵
    9. 䠎
    10. 蹽
    11. 跖
    12. 躖
同筆畫
    1. 䉿
    2. 捦
    3. 蛊
    4. 斍
    5. 叄
    6. 渆
    7. 鈒
    8. 眸
    9. 㪊
    10. 販
    11. 䍆
    12. 厩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