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艸

部外 19

總筆畫 23

藜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714F

上中下结构

12123123435334241341312

五筆

倉頡

鄭碼

FFTF

thht

emge

部首 艸 部外 18總筆劃 21

統一碼 2714F筆順 12123123435334241341312

𧅏 基本解釋

© 漢典
【申集上】【艸】 藜·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藜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𧅏”字頭,請參考“藜”字。)
【申集上】【艸】 藜·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唐韻】郞奚切,音犂。蒿類。【禮·月令】藜莠蓬蒿𠀤興。【前漢·司馬遷傳】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註】藜草似蓬。【爾雅翼】藜,莖葉似王芻,兗州蒸爲茹,又可爲杖。【晉書·山濤傳】文帝以濤母老,贈藜杖一枝。

又【揚雄·甘泉賦】配藜四施。【註】配藜,披離也。

又懸藜,玉名。【史記·范睢傳】梁有懸藜。

© 漢典
【卷一】【艸】

藜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𧅏”字頭,請參考“藜”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也。从艸黎聲。郎奚切

『說文解字注』

(藜)艸也。左傳。斬之蓬蒿藜藋。藜初生可食。故曰蒸藜不孰。小雅。北山有萊。陸機云。萊、兗州人蒸以爲茹。謂之萊蒸。按萊蒸葢卽蒸藜。如詩騋牝訓驪牝也。从艸。黎聲。郞奚切。十五部。籒文作?。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菡
    2. 蓍
    3. 菵
    4. 莯
    5. 苙
    6. 芸
    7. 芛
    8. 荫
    9. 薷
    10. 茣
    11. 莡
    12. 䓜
同筆畫
    1. 䍥
    2. 㪮
    3. 朇
    4. 鷋
    5. 䊰
    6. 䶱
    7. 䑍
    8. 蘵
    9. 蘴
    10. 纍
    11. 纆
    12. 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