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立

部外 13

總筆畫 18

襲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5AC4

左右結構

414312511515413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uene

ybsuv

susr

部首 立 部外 13總筆劃 18

擴展B 25AC4筆順 414312511515413534

𥫄 基本解釋

● 𥫄


  1. 同「襲」。元柳貫《袁伯長侍講伯生伯庸二待制同 赴北都却還夜宿聯句歸以示予次韻效體發三賢一𥬒》: 「数驛程匪賒,𥫄裘寒更薄。」
【漢典】
【申集下】【衣】 襲·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襲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𥫄」字頭,请參考「襲」字。)
【申集下】【衣】 襲·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古文〕㦻𧟛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𠀤音習。【玉篇】重衣也。【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

又【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又【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註】上下皆具曰襲。

又【說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又合也。【周語】朕夢協于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禮·曲禮】卜筮不相襲。

又重也。【左傳·哀十年】卜不襲吉。

又入也。【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受也。【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又掩其不備也。【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又雜襲,雜沓也。【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又姓。【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南史】有襲蔿。 【玉篇】籀文作𧟟。【篇海】又作𧟛。

【漢典】
【卷八】【衣】

↳襲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𥫄」字頭,请參考「襲」字:)
【卷八】【衣】
《說文解字》

左衽袍。从衣,龖省聲。𧟟,籒文襲不省。似入切

《說文解字注》

(襲)𠂇衽袍。小斂,大斂,之前衣死者謂之襲。士䘮禮:乃襲三稱。注曰:遷尸於襲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紐。按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襲亦左衽不紐也。袍,褻衣也。記曰:纊爲繭、緼爲袍也。許曰:袍,襺也。士喪禮:襲衣有爵弁服、皮弁服、褖衣。注:褖衣所以表袍者,子羔之襲繭衣裳與稅衣爲一是也。斂始於襲,襲始於袍,故單言袍也。襲字引申爲凡揜襲之用。若記曰帛爲褶。士喪禮古文作襲。叚借字也。喪大記、玉藻用禮今文作褶。注曰:褶,袷也。有表裏而無著。許依古文禮,故不收褶字。凡經典重襲之義,如筮襲于夢,武王所用。祥襲則行,不襲則增,修德而改⺊,皆當作褶。褶義之引申。从衣,龖省聲。似入切。七部。

(𧟟)籒文襲不省。

【漢典】

𥫄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襲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竔
    2. 竨
    3. 竛
    4. 竸
    5. 竐
    6. 竬
    7. 竲
    8. 竜
    9. 竭
    10. 童
    11. 䇍
    12. 立
同筆畫
    1. 䮗
    2. 顓
    3. 邌
    4. 蟭
    5. 䟂
    6. 擥
    7. 嚜
    8. 鏅
    9. 趪
    10. 䌛
    11. 鮽
    12. 鹱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