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目

部外 6

總筆畫 11

䀹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5174

左右结构

25111143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hguw

bukt

lbuo

部首 目 部外 6總筆劃 11

統一碼 25174筆順 25111143134

𥅴 基本解釋

© 漢典
【午集中】【目】 䀹·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䀹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𥅴”字頭,請參考“䀹”字。)
【午集中】【目】 䀹·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集韻】【韻會】𠀤失冉切,音閃。䀹䀹,目數動貌。 【韻會】作覢。【集韻】通作睒。䀹原字从㚒,不从夾。

【唐韻】子葉切【集韻】卽涉切,𠀤音接。【說文】目旁毛也。【史記·扁鵲傳】忽忽承䀹。【集韻】或作睫𥊆𥇒𣮌𣮍𣰞。

又【集韻】失涉切,音攝。目動貌。與𥍉同。

又側洽切,音𠰏。目動也。與眨同。

又五洽切,音𧬬。㛼䀹,戲謔貌。

又訖洽切,音夾。目睫動。一曰眇也。【韓非子·說林篇】惠子曰:今有人見君,則䀹其一目,奚如。鄒君曰:我必殺之。惠子曰:瞽兩目䀹,君奚爲不殺。君曰:不能勿䀹。【集韻】與䀫同。

© 漢典
【卷四】【目】

䀹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𥅴”字頭,請參考“䀹”字:)
【卷四】【目】
『說文解字』

目㫄毛也。从目夾聲。子葉切

『說文解字注』

(䀹)目旁毛也。玄應曰。睫、說文作䀹。釋名作?。云捷、接也。插於目眶而相接也。按大鄭周禮注云。無目朕謂之瞽。有目朕而無見謂之矇。朕或作䀹。無䀹有䀹、即無朕有朕也。从目。夾聲。子葉切。八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瞤
    2. 瞖
    3. 䁫
    4. 瞽
    5. 目
    6. 䁑
    7. 瞗
    8. 盽
    9. 䀥
    10. 眱
    11. 眦
    12. 䀝
同筆畫
    1. 剭
    2. 控
    3. 聊
    4. 㲔
    5. 骩
    6. 麻
    7. 焫
    8. 㖵
    9. 隄
    10. 㿡
    11. 理
    12. 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