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玉

部外 13

總筆畫 17

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4A89

上中下結構

4553441121354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ynig

igheg

skrc

部首 玉 部外 13總筆劃 17

擴展B 24A89筆順 45534411213541121

𤪉 基本解釋

● 𤪉


  1. 同「證」。宋趙與時《賓退録》卷五:「然嘗考之,但有埊,𠡦,𢘑,𤯔四字合,證作𤪉,聖作𤪈,君作𠁈,皆與正論所言不同。」
【漢典】
【酉集上】【言】 證·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𤪉」字頭,请參考「證」字。)
【酉集上】【言】 證·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古文〕𨨾【廣韻】【集韻】【韻會】𠀤諸應切,蒸去聲。【說文】告也。【玉篇】驗也。【增韻】𠋫也,質也。【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標證據。

又與徵通。【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徵或爲證。 【集韻】唐武后作𨭻。

【漢典】
【卷三】【言】

↳證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𤪉」字頭,请參考「證」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告也。从言登聲。諸應切

《說文解字注》

(證)告也。从言登聲。諸應切。六部。今人爲證驗字。

【漢典】

𤪉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證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瓆
    2. 瑼
    3. 㻟
    4. 璲
    5. 㻕
    6. 㻚
    7. 琤
    8. 瑺
    9. 璒
    10. 瑘
    11. 㻺
    12. 環
同筆畫
    1. 磸
    2. 䱋
    3. 䭉
    4. 環
    5. 禮
    6. 䯛
    7. 縹
    8. 簋
    9. 癎
    10. 㸃
    11. 䈻
    12. 橚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