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水

部外 13

總筆畫 16

淈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3FF2

左右结构

4415132413452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inim

eseu

vxzz

部首 水 部外 13總筆劃 16

統一碼 23FF2筆順 4415132413452252

𣿲 基本解釋

© 漢典
【巳集上】【水】 淈·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淈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𣿲”字頭,請參考“淈”字。)
【巳集上】【水】 淈·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忽切,音骨。【說文】濁也。一曰滒泥。【楚辭·漁父】淈其泥而揚其波。

又亂也。【張衡·應閒】涉冬則淈泥,而潛蟠避害。

又盡也。【荀子·宥坐篇】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

又與汨同。【爾雅·釋詁】淈,治也。【註】淈,書序作汨。

又【廣雅】淈淈,決流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

又【蒼頡篇】淈,水通貌。【郭璞·江賦】潛演之所汨淈。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骨切,音搰。

又【廣韻】下沒切【集韻】下扢切,𠀤音扢。義𠀤同。

又【集韻】呼骨切,音忽。與淴同。水貌。

© 漢典
【卷十一】【水】

淈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𣿲”字頭,請參考“淈”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濁也。从水屈聲。一曰滒泥。一曰水出皃。古忽切

『說文解字注』

(淈)濁也。今人汨亂字當作此。按洪範汩陳其五行。某氏曰。汩、亂也。書序汩作。汨、治也。屈賦汩鴻。謂治洪水。治亂正一義。卽釋詁之淈、治也。某氏注爾雅引詩淈此羣醜。其勿反。从水。𡲬聲。古忽切。十五部。一曰滒泥。多汁成泥。一曰水出皃。上林賦。潏潏淈淈。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滊
    2. 添
    3. 泃
    4. 濇
    5. 瀯
    6. 滻
    7. 㵉
    8. 濤
    9. 湴
    10. 淩
    11. 汩
    12. 㲼
同筆畫
    1. 薪
    2. 擉
    3. 褿
    4. 嶦
    5. 澥
    6. 闂
    7. 䧬
    8. 䱄
    9. 諨
    10. 燍
    11. 甒
    12. 䡡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