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心

部外 8

總筆畫 12

德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26F3

上下结构

132522114544

五筆

鄭碼

flgn

edaw

部首 心 部外 8總筆劃 12

統一碼 226F3筆順 132522114544

𢛳 基本解釋

© 漢典
【寅集下】【彳】 德·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德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𢛳”字頭,請參考“德”字。)
【寅集下】【彳】 德·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登入聲。【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𥳑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

又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謂善敎。

又感恩曰德。【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韻會】四時旺氣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又【說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又星名。【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註】德星,旣填星也。

又【韻會】亦作悳。【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又州名。【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又叶都木切,音篤。【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又叶得各切,當入聲。【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

© 漢典
【卷二】【彳】

德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𢛳”字頭,請參考“德”字:)
【卷二】【彳】
『說文解字』

升也。从彳㥁聲。多則切

『說文解字注』

(德)𦫵也。𦫵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韵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从彳。𢛳聲。多則切。一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㥖
    2. 怼
    3. 态
    4. 恣
    5. 懿
    6. 惑
    7. 㥈
    8. 悪
    9. 恝
    10. 悊
    11. 憩
    12. 惖
同筆畫
    1. 猌
    2. 䓶
    3. 㥡
    4. 猯
    5. 棛
    6. 翕
    7. 隖
    8. 㨇
    9. 硧
    10. 愒
    11. 腖
    12. 雇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