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部首

異體字

chè

部首 广

部外 10

總筆畫 13

掣 𤸪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228F

左上包围结构

4131112533115

五筆

倉頡

鄭碼

ydhr

iqhq

tgym

拼音 chè

部首 广 部外 10總筆劃 13

統一碼 2228F筆順 4131112533115

𢊏 基本解釋

© 漢典
【卯集中】【手】 掣·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掣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𢊏”字頭,請參考“掣”字。)
【卯集中】【手】 掣·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尺制切,音懘。【爾雅·釋訓】甹夆,掣曳也。【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註】滯隔不進也。【唐書·陸贄傳】可任,則當要之於終,不宜掣肘於內也。【劉邵·飛白贊】素翰冰解,𥳑墨電掣。直準箭馳,屈擬蠖勢。或作𢳅。

又作摯。

又【唐韻】昌列切【集韻】【韻會】尺列切,𠀤滯入聲。義同。亦挽也。

又揭也,取也。【晉書·王獻之傳】七八歲時學書,羲之從後掣其筆不得。

又【正韻】敕列切,音徹。義同。【類篇】通作挈。

又【玉篇】掣同𤸪。牽也。【說文】引縱曰𤸪。从手,瘛省聲,尺制切。【六書故】瘛瘲,謂小兒風驚,乍掣乍縱。掣,搐也,縱則掣而乍舒也。瘛瘲因掣縱立文,今乃作𤸪,更从瘛,失之甚矣。

© 漢典
【卷十二】【手】

𤸪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𢊏”字頭,請參考“𤸪”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引縱曰𤸪。从手,瘛省聲。尺制切

『說文解字注』

(𤸪)引縱曰𤸪。爾雅釋文作引而縱之曰𤸪。引、開弓也。縱、緩也。一曰舍也。按引縱者、謂宐遠而引之使近。宐近而縱之使遠。皆爲牽掣也。不必如釋文所據爾雅曰甹夆、掣曳也。俗字作撦、作扯。聲形皆異矣。从手。瘛省聲。尺制切。十五部。俗作掣。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廍
    2. 庺
    3. 庝
    4. 废
    5. 庼
    6. 㢑
    7. 庅
    8. 庬
    9. 広
    10. 庭
    11. 廐
    12. 庫
同筆畫
    1. 輂
    2. 綏
    3. 嗋
    4. 臦
    5. 搉
    6. 鈿
    7. 㻢
    8. 溷
    9. 瑀
    10. 厪
    11. 郒
    12. 嫇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