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山

部外 6

總筆畫 9

嶽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1DD2

上下结构

21115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uxgm

lpmu

tial

部首 山 部外 6總筆劃 9

統一碼 21DD2筆順 211151252

𡷒 基本解釋

© 漢典
【補遺·寅集】【山】 𡷒·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𡷒 《康熙字典》

【補遺·寅集】【山】 𡷒·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五音集韻】同嶽。

© 漢典
【卷九】【山】

嶽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𡷒”字頭,請參考“嶽”字:)
【卷九】【山】
『說文解字』

東,岱;南,靃;西,華;北,恆;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从山獄聲。岳,古文象高形。五角切

『說文解字注』

(嶽)東岱、見下。南靃、南靃者、衡山也。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縣西北。風俗通曰。衡山一名霍山。爾雅釋山曰。霍山爲南嶽。尚書大傳、白虎通皆舉霍山。毛傳則曰。南嶽、衡。許宗毛者也。曰南霍、正皆謂今湖南之衡山。卽漢地理志長沙國湘南縣東南之禹貢衡山也。封禪書。漢武帝元封四年。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此郭景純所謂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神於天柱者。葢自是天柱始有霍山之名。而衡山不曰霍山矣。許言霍者、從其朔偁也。天柱山者、今安徽六安州霍山縣南之霍山是也。西?、見下。北恒、爾雅曰。恒山爲北嶽。毛傳曰。北嶽、恒。禹貢職方之恒山也。在今直𣜩省定州曲陽縣。中大室。大各本作泰。今正。古書大字、俗或讀他葢切。改爲太。又改爲泰。葢不可盡正矣。爾雅曰。嵩高爲中嶽。封禪書、郊祀志皆曰。中嶽、嵩高也。按禹貢曰外方。左傳曰大室。國語曰崇山。崇之字亦作崈、亦作嵩。故崇山亦曰崈高山、亦曰嵩高山。地理志。潁川郡崈高縣。武帝置。以奉大室山。是爲中岳。古文以崇高爲外方山也。大室、崇高錯舉。可見一山數名。卽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北之嵩山也。王者之所㠯巡狩所至。㠯、用也。王者所用至此而巡狩也。巡狩者、巡所守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按堯典。二月至于岱宗。五月至于南嶽。八月至于西嶽。十有一月至于北嶽。不言中嶽也。而封禪書、郊祀志述堯典皆云。中嶽、嵩高也。何氏注公羊則偁堯典、而補其文曰。還至嵩。如初禮。應劭風俗通則曰。中嶽、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其說乖異。从山。獄聲。五角切。三部。


(𡶓)古文。象高形。今字作岳。古文之變。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㠗
    2. 㞳
    3. 屽
    4. 㞭
    5. 峤
    6. 崎
    7. 嶄
    8. 嶒
    9. 嵯
    10. 嵏
    11. 崟
    12. 嶅
同筆畫
    1. 洋
    2. 侴
    3. 炮
    4. 俭
    5. 殇
    6. 囿
    7. 点
    8. 既
    9. 㤥
    10. 俨
    11. 䒽
    12. 柧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