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屮

部外 2

總筆畫 5

之

統一碼

筆順

扩展B U+21CFF

25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NHHG

lvlm

ziaa

部首 屮 部外 0總筆劃 5

統一碼 21CFF筆順 25121

𡳿 基本解釋

© 漢典
【子集上】【丿】 之·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3

之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𡳿”字頭,請參考“之”字。)
【子集上】【丿】 之·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 漢典
【卷六】【之】

之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𡳿”字頭,請參考“之”字:)
【卷六】【之】
『說文解字』

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止而切

『說文解字注』

(之)出也。引伸之義爲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爲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之條條。之刀刀。左傳。鄭人醢之、三人也。召南毛傳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訓爲是。之有訓爲上出者。戴先生釋梓人曰。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須鬛是也。象艸過屮。過於屮也。枝莖漸益大。有所之也。莖漸大、枝亦漸大。勢有日新不巳者然。一者地也。凡𡳿之屬皆从𡳿。止而切。一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㞣
    2. 龩
    3. 芻
    4. 茻
    5. 㞢
    6. 艸
    7. 芔
同筆畫
    1. 册
    2. 仚
    3. 弍
    4. 末
    5. 㓜
    6. 戊
    7. 冋
    8. 㧃
    9. 训
    10. 邖
    11. 龱
    12. 㕤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