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è

bēn

ㄐㄧㄝˋ

ㄅㄣ

部首 大

部外 4

總筆畫 7

介 奔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15F2

上下結構

1343312

五筆

倉頡

鄭碼

drj

khml

gdpd

拼音 jiè bēn

注音 ㄐㄧㄝˋ ㄅㄣ

部首 大 部外 4總筆劃 7

擴展B 215F2筆順 1343312

𡗲 基本解釋

● 𡗲

jiè ㄐㄧㄝˋ


  1. 同「介」。

● 𡗲

bēn ㄅㄣ


  1. 同「奔」。
【漢典】
【子集中】【人】 介·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介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𡗲」字頭,请參考「介」字。)
【子集中】【人】 介·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又助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又【爾雅·釋詁】介,善也。

又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

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又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

又閒厠也。古者主有𢷤,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又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註】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

又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又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

又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于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又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又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又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又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又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又《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

又姓。晉介之推。

又與芥同。【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爲纖介。

又叶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 【說文】作爪,从人介于八之中。【正譌】爪,分畫也,限也。从人从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

 

【漢典】
【卷二】【八】

↳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𡗲」字頭,请參考「介」字:)
【卷二】【八】
《說文解字》

畫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古拜切

《說文解字注》

(介)畫也。畫部曰:畫,畍也。按畍也當是本作介也。介與畫互訓。田部畍字葢後人增之耳。介、畍古今字。分介則必有閒,故介又訓閒。禮擯介,左傳介人之寵,皆其引伸之義也。一則云介特,兩則云閒介。从人从八。人各守其所分也。此依韵會所引。古拜切。十五部。

【漢典】

𡗲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介
奔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奛
    2. 夹
    3. 奧
    4. 奈
    5. 奲
    6. 套
    7. 奥
    8. 夺
    9. 奭
    10. 㚐
    11. 㚟
    12. 夫
同筆畫
    1. 妨
    2. 鸠
    3. 対
    4. 妩
    5. 邺
    6. 杅
    7. 狅
    8. 肑
    9. 忷
    10. 㽕
    11. 狆
    12. 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