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士

部外 15

總筆畫 18

哲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1547

左中右结构

12125112125112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fkfk

grgrr

bjbj

部首 士 部外 15總筆劃 18

統一碼 21547筆順 121251121251121251

𡕇 基本解釋

© 漢典
【丑集上】【口】 哲·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哲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𡕇”字頭,請參考“哲”字。)
【丑集上】【口】 哲·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古文〕嚞【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列切,音蜇【爾雅·釋言】哲,智也。【書·舜典】濬哲文明。【說命】知之曰明哲。【洪範】明作哲。【揚子·方言】哲,知也。齊宋之閒謂之哲。【前漢·于定國傳贊】哀鰥哲獄。【註】師古曰:知獄情也。

又【正字通】叶音質。【陸機·陸抗誄】人玩其華,鮮識其實。於穆我公,因心則哲。

又【唐韻正】叶音制。【曹植·黃帝贊】少典之孫,神明聖哲。土德承火,赤帝是滅。服牛乗馬,衣裳是制。氏雲名官,功冠五列。滅,亡例反,列音例。【傅玄·祀景帝登歌】執競景皇,克明克哲。旁作穆穆,惟祇惟畏。 【說文】或作悊。【廣韻】與喆同。

© 漢典
【卷二】【口】

哲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𡕇”字頭,請參考“哲”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知也。从口折聲。悊,哲或从心。嚞,古文哲从三吉。陟列切

『說文解字注』

(哲)知也。釋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从口。㪿聲。按凡从折之字皆當作斤𣃔艸。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𣜩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


(悊)哲或从心。韵會引說文古以此爲哲字。按心部云。悊、敬也。疑敬是本義。以爲哲是假借。


(嚞)古文哲。从三吉。或省之作喆。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垿
    2. 塬
    3. 堓
    4. 垱
    5. 㙭
    6. 㘵
    7. 垏
    8. 垬
    9. 㙯
    10. 垷
    11. 坘
    12. 墏
同筆畫
    1. 颢
    2. 䥀
    3. 騋
    4. 蟵
    5. 藵
    6. 靝
    7. 㲯
    8. 擹
    9. 鬅
    10. 瀒
    11. 䠠
    12. 䌚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