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hè

ㄏㄜˋ

部首 土

部外 9

總筆畫 12

赫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1393

上下结构

121444121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fifi

gfgf

bvbv

拼音 hè

注音 ㄏㄜˋ

部首 土 部外 9總筆劃 12

統一碼 21393筆順 121444121444

𡎓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𡎓

hè ㄏㄜˋ

     ◎ 同“赫”。

© 漢典
【酉集中】【赤】 赫·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赫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𡎓”字頭,請參考“赫”字。)
【酉集中】【赤】 赫·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唐韻】【正韻】呼格切【集韻】【韻會】郝格切,𠀤音煂。【說文】火赤貌。【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傳】赫,赤貌。

又【詩·大雅】王赫斯怒。【箋】赫,怒意。

又【詩·大雅】赫赫炎炎。【傳】赫赫,旱氣也。

又【詩·大雅】赫赫明明。【傳】赫赫然盛也。

又【屈原·離騷】陟陞皇之赫戲兮。【註】赫戲,光明貌。

又【小爾雅】赫,顯也。【前漢·𨻰忠傳】使者所過,威權翕赫。【張九齡詩】兹邦稱貴近,與世常重赫。

又【李白詩】烜赫耀旌旗。

又【廣韻】赫,發也。

又姓。

又赫連氏,複姓。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與嚇同。【詩·大雅】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箋】口距人謂之赫。【釋文】毛許白反,鄭許嫁反。莊子所云以梁國嚇我是也。

又【韻會】施隻切,音釋。【爾雅·釋訓】赫赫,迅也。【釋文】赫音釋。

又【前漢·孝成趙皇后傳】赫嗁書。【註】鄧展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應劭曰。赫蹏,薄小紙。晉灼曰:今謂薄小物曰鬩蹏。【類篇】或作爀。亦作䓇、焃。

又【韻補】叶鬩各切。【荀勗大會行禮歌】明明天子,臨下有赫。來格祈祈,邦家是若。 【正字通】火炙、日暴皆曰赫。【說文】專訓火赤泥。

© 漢典
【卷十】【赤】

赫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𡎓”字頭,請參考“赫”字:)
【卷十】【赤】
『說文解字』

火赤皃。从二赤。呼格切文八(文九) 重五

『說文解字注』

(赫)大赤皃。大各本作火。今正。此謂赤。非謂火也。赤之盛、故从二赤。邶風。赫如渥赭。傳曰。赫、赤皃。此赫之本義也。若生民傳曰赫、顯也。出車傳赫赫、盛皃。常武傳㒳云赫赫然、盛也。節南山傳赫赫、顯盛也。淇奥傳赫、有明德赫赫然。以及雲漢傳赫赫。旱氣也。桑柔傳赫、炙也。皆引申之義也。又按皕部曰奭、盛也。是詩中凡訓盛者、皆叚奭爲赫。而采芑、瞻彼洛矣二傳曰奭、赤皃。卽𥳑兮傳之赫、赤皃。正謂奭卽赫之叚借也。爾雅釋訓奭奭、本作赫赫。二字古音同矣。或作赩。如白虎通引韎韐有赩、李注文𨕖亦引毛傳赩、赤皃。从二赤。呼格切。古音在五部。音郝。奭古音亦如郝。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㥺(he4)
    2. 咊(he4)
    3. 和(he4)
    4. 吓(he4)
    5. 何(he4)
    6. 㷤(he4)
    7. 贺(he4)
    8. 猲(he4)
    9. 哬(he4)
    10. 燺(he4)
    11. 鶮(he4)
    12. 垎(he4)
同部首
    1. 㙖
    2. 堯
    3. 垎
    4. 堑
    5. 壌
    6. 城
    7. 堲
    8. 垺
    9. 墕
    10. 㘨
    11. 塴
    12. 垼
同筆畫
    1. 焲
    2. 㼯
    3. 㡏
    4. 慌
    5. 椉
    6. 棕
    7. 盚
    8. 鈆
    9. 媑
    10. 䧶
    11. 鈙
    12. 蛝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