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ào

ㄓㄠˋ

部首 土

部外 5

總筆畫 8

兆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12A5

上下结构

3512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tfnf

hgug

mbzb

拼音 zhào

注音 ㄓㄠˋ

部首 土 部外 5總筆劃 8

統一碼 212A5筆順 35121121

𡊥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𡊥

zhào ㄓㄠˋ

     ◎ 同“兆”。

© 漢典
【子集下】【儿】 兆·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兆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𡊥”字頭,請參考“兆”字。)
【子集下】【儿】 兆·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唐韻】治小切【集韻】【韻會】直紹切,𠀤音肇。【說文】灼龜坼也。【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註】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前漢·文帝紀】兆得大橫。【註】應劭曰:龜曰兆。

又壇域塋界皆曰兆。【前漢·郊祀志】謹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註】兆謂爲壇之塋域也。【孝經·喪親章】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註】塋墓界域也。

又朕兆。【老子·道德經】我則泊兮其未兆。【註】意未作之時也。

又數名。【韻會】十萬爲億,十億爲兆。

又京兆。【韻會】兆者,衆數。言大衆所在也。

又【史記·曆書】游兆執徐三年。【註】游兆,景也。執徐,辰也。丙辰歲也。

又【韻補】叶直遙切,音朝。【晉書·樂志歌】神之來,光景昭。聽無聲,視無兆。

© 漢典
【】【】

兆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𡊥”字頭,請參考“兆”字:)
【】【】
『說文解字注』
古文𠧞省。按古文衹爲象形之字。小篆加⺊。非古文減⺊也。廣韵曰。𠧞灼龜坼。出文字指歸。兆治小切。引說文分也。分也之訓見八部?下。𠧞出說文、則不得云出文字指歸。葢古本說文⺊部無𠧞兆字。八部?字卽龜兆字。今?音兵列切。⺊部?中多一筆以殊於?。皆非古也。玉篇⺊部之外。別爲兆部。云兆、事先見也。形也。𠧞同上。假令顧氏所據說文早同今本。何爲作此紛更乎。是必說文無兆而增此一部。曉然。據篇、韵以正說文。可無疑矣。尋此字之原委。葢由虞翻讀尙書分?三苗爲?。云?、古別字。由是信之者讀說文八部之?爲兵列切。又增竄八亦聲於說解中。而說文乃無龜兆字矣。說文無龜兆字。梁顧氏作玉篇乃增兆部於⺊部之後。隨曹憲作文字指歸乃又收𠧞爲龜兆字。而改竄說文者乃於⺊部增𠧞爲篆文、兆爲古文。又恐其形之溷於八部也。乃加增一筆以殊之。紕繆之由。歷歷可見。前注八部。未能了然。後之學者依此說而刪定可也。○又按集韵、類篇皆引說文𠧞古省或作?。臣光曰。按?兵列切。重八也。𠧞古當作?。是則勉強區分。葢由司馬公始。徐鍇、徐鉉、丁度等皆作?。司馬公所襲者、夏竦輩之書也。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䄻(zhao4)
    2. 笊(zhao4)
    3. 㨄(zhao4)
    4. 䈇(zhao4)
    5. 詔(zhao4)
    6. 肇(zhao4)
    7. 罩(zhao4)
    8. 棹(zhao4)
    9. 瞾(zhao4)
    10. 肁(zhao4)
    11. 炤(zhao4)
    12. 䖺(zhao4)
同部首
    1. 㘷
    2. 坚
    3. 堋
    4. 墢
    5. 坋
    6. 埪
    7. 堝
    8. 埵
    9. 㙧
    10. 堍
    11. 埲
    12. 圱
同筆畫
    1. 庖
    2. 䍐
    3. 㧠
    4. 茎
    5. 䢐
    6. 坡
    7. 侢
    8. 㢰
    9. 䄨
    10. 侏
    11. 帒
    12. 坤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