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土

部外 4

總筆畫 7

兆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1275

左右结构

512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fnfd

gug

bzb

部首 土 部外 4總筆劃 7

統一碼 21275筆順 5121121

𡉵 基本解釋

© 漢典
【備考·丑集】【土】 𡉵·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𡉵 《康熙字典》

【備考·丑集】【土】 𡉵·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五音篇海】同兆。

© 漢典
【】【】

兆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𡉵”字頭,請參考“兆”字:)
【】【】
『說文解字注』
古文𠧞省。按古文衹爲象形之字。小篆加⺊。非古文減⺊也。廣韵曰。𠧞灼龜坼。出文字指歸。兆治小切。引說文分也。分也之訓見八部?下。𠧞出說文、則不得云出文字指歸。葢古本說文⺊部無𠧞兆字。八部?字卽龜兆字。今?音兵列切。⺊部?中多一筆以殊於?。皆非古也。玉篇⺊部之外。別爲兆部。云兆、事先見也。形也。𠧞同上。假令顧氏所據說文早同今本。何爲作此紛更乎。是必說文無兆而增此一部。曉然。據篇、韵以正說文。可無疑矣。尋此字之原委。葢由虞翻讀尙書分?三苗爲?。云?、古別字。由是信之者讀說文八部之?爲兵列切。又增竄八亦聲於說解中。而說文乃無龜兆字矣。說文無龜兆字。梁顧氏作玉篇乃增兆部於⺊部之後。隨曹憲作文字指歸乃又收𠧞爲龜兆字。而改竄說文者乃於⺊部增𠧞爲篆文、兆爲古文。又恐其形之溷於八部也。乃加增一筆以殊之。紕繆之由。歷歷可見。前注八部。未能了然。後之學者依此說而刪定可也。○又按集韵、類篇皆引說文𠧞古省或作?。臣光曰。按?兵列切。重八也。𠧞古當作?。是則勉強區分。葢由司馬公始。徐鍇、徐鉉、丁度等皆作?。司馬公所襲者、夏竦輩之書也。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壠
    2. 㙴
    3. 埸
    4. 垓
    5. 塕
    6. 圣
    7. 墟
    8. 埴
    9. 坲
    10. 坳
    11. 㙑
    12. 垘
同筆畫
    1. 昅
    2. 抒
    3. 伽
    4. 羌
    5. 㸩
    6. 别
    7. 㔗
    8. 䒡
    9. 杋
    10. 志
    11. 芧
    12. 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