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口

部外 12

總筆畫 15

銜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0F91

左右结构

2513323112121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ktrh

rhon

joai

部首 口 部外 13總筆劃 16

統一碼 20F91筆順 2513323112121112

𠾑 基本解釋

© 漢典
【戌集上】【金】 銜·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銜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𠾑”字頭,請參考“銜”字。)
【戌集上】【金】 銜·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𠀤音咸。【說文】馬勒口中。从金从行。銜,行馬者也。【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會意。【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𨻰銜枚之事。【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又官吏階位曰銜。【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又感也。【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又憾也。【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又馬銜,海神也。【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註】海童,馬銜,皆神名。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 漢典
【卷十四】【金】

銜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𠾑”字頭,請參考“銜”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馬勒口中。从金从行。銜,行馬者也。戶監切

『說文解字注』

(銜)馬勒口中也。也當作者。革部曰。勒、馬頭落銜也。落謂絡其頭。銜謂關其口。統謂之勒也。其在口中者謂之銜。落以𩊚爲之。𩊚、生革也。銜以鐵爲之。故其字从金。引申爲凡口含之用。从金行。會意。戶監切。葢金亦聲。在七部。銜者、所㠯行馬者也。所以字今補。凡馬提控其銜以制其行止。此釋从行之意。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嘵
    2. 嗍
    3. 嘅
    4. 嚺
    5. 叿
    6. 叴
    7. 咢
    8. 嚲
    9. 叧
    10. 噄
    11. 㗅
    12. 哤
同筆畫
    1. 䧿
    2. 郺
    3. 蟇
    4. 䱇
    5. 薨
    6. 犞
    7. 燒
    8. 錤
    9. 䩧
    10. 䤆
    11. 赬
    12. 磧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