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部首

異體字

wǔ

部首 口

部外 8

總筆畫 11

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0D66

左右结构

12512513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gktf

mroj

bime

拼音 wǔ

部首 口 部外 8總筆劃 11

統一碼 20D66筆順 12512513112

𠵦 基本解釋

© 漢典
【丑集上】【口】 啎·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啎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𠵦”字頭,請參考“啎”字。)
【丑集上】【口】 啎·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正韻】𠀤五故切,音誤。【說文】逆也。【玉篇】相觸也。與忤同。【集韻】或作午蘁。

又【正韻】逢也。【楚辭·九章】重華不可啎兮。

© 漢典
【卷十四】【午】

啎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𠵦”字頭,請參考“啎”字:)
【卷十四】【午】
『說文解字』

逆也。从午吾聲。五故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啎)屰也。屰各本作逆。今正。逆、迎也。屰、不順也。今則逆行而屰廢矣。相迎者必相屰。古亦通用逆爲屰。攷儀禮之梧受。爾雅、釋名之梧丘。太史公書之魁梧、枝梧。漢書之抵梧。皆是啎之譌字。啎、屰也。迎也。遻也。不識啎字、乃多妄改。管子七臣七主篇。事無常而法令申。不?。則失國勢。戰國策有樓?。吕覽明理篇。亂世之民長短頡?百疾。高注。?、迎也。字皆左吾右午。啎之或體也。姚宏云。字書無之。過矣。从午。吾聲。五故切。五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唦
    2. 唫
    3. 喤
    4. 同
    5. 哟
    6. 㖲
    7. 呔
    8. 㘍
    9. 喾
    10. 囅
    11. 啗
    12. 咬
同筆畫
    1. 猞
    2. 骐
    3. 㞃
    4. 赾
    5. 殸
    6. 㴃
    7. 䆛
    8. 偦
    9. 㙉
    10. 側
    11. 谌
    12. 寄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