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口

部外 3

總筆畫 6

足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0BC1

上下結構

251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kuyu

rco

jus

部首 口 部外 3總筆劃 6

擴展B 20BC1筆順 251434

𠯁 基本解釋

● 𠯁

zú ㄗㄨˊ


  1. 同「足」。
【漢典】
【酉集中】【足】 足·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0

↳足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𠯁」字頭,请參考「足」字。)
【酉集中】【足】 足·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0

〔古文〕疋𤴕【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𠀤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

又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𠀤音沮。【論語】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傳】過也。【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註】足,猶擁也。

又【廣韻】添物也。【類篇】益也。【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又【韻補】叶子悉切。【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漢典】
【卷二】【足】

↳足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𠯁」字頭,请參考「足」字:)
【卷二】【足】
《說文解字》

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即玉切〖注〗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說文解字注》

(足)人之足也。在體下。从口止。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从三口。今各本从口,非也。卽玉切。三部。凡足之屬皆从足。

【漢典】

𠯁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足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哫(zu2)
    2. 踤(zu2)
    3. 卆(zu2)
    4. 㵀(zu2)
    5. 䱣(zu2)
    6. 族(zu2)
    7. 㞺(zu2)
    8. 倅(zu2)
    9. 㲋(zu2)
    10. 足(zu2)
    11. 稡(zu2)
    12. 鏃(zu2)
同部首
    1. 哵
    2. 噦
    3. 㗼
    4. 嚱
    5. 叾
    6. 噊
    7. 咄
    8. 哹
    9. 囍
    10. 嚈
    11. 员
    12. 㖙
同筆畫
    1. 䏍
    2. 㐾
    3. 存
    4. 纡
    5. 异
    6. 芌
    7. 吓
    8. 共
    9. 㡱
    10. 臼
    11. 㐂
    12. 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