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匚

部外 2

總筆畫 4

正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092D

左包围结构

1345

五筆

倉頡

鄭碼

awi

so

hod

部首 匚 部外 2總筆劃 4

統一碼 2092D筆順 1345

𠤭 基本解釋

© 漢典
【辰集下】【止】 正·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1

正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𠤭”字頭,請參考“正”字。)
【辰集下】【止】 正·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1

〔古文〕㱏𣥔𤴓𧾸【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又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

又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詩·小雅】今兹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 漢典
【卷二】【正】

正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𠤭”字頭,請參考“正”字:)
【卷二】【正】
『說文解字』

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从正。㱏,古文正从二。二,古上字。𧾸,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之盛切〖注〗徐鍇曰:“守一以止也。”

『說文解字注』

(正)是也。从一。句。一㠯止。江沅曰。一所㠯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母之止姦。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凡正之屬皆从正。


(㱏)古文正从二。二古文上字。此亦同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二。


(𧾸)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止部曰。止爲足。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匞
    2. 匤
    3. 匳
    4. 區
    5. 㔯
    6. 匦
    7. 匹
    8. 匿
    9. 匚
    10. 匴
    11. 匢
    12. 匱
同筆畫
    1. 㔹
    2. 少
    3. 支
    4. 片
    5. 巨
    6. 戶
    7. 引
    8. 㢧
    9. 兯
    10. 历
    11. 兮
    12. 丏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