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部首

異體字

yì

部首 人

部外 12

總筆畫 14

嗌 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0373

上下結構

12213434234342

五筆

倉頡

鄭碼

awwh

tool

eaoi

拼音 yì

部首 人 部外 12總筆劃 14

擴展B 20373筆順 12213434234342

𠍳 基本解釋

● 𠍳

yī 〡《集韻》伊昔切,入昔影。錫部。


  1. 同「嗌」。咽喉。《説文•口部》:「嗌,咽也。𠍳,籀文嗌。」
  2. 同「益」。《漢書•百官公卿表上》:「𠍳作朕虞,育草木鳥獸。」
【漢典】
【子集中】【人】 𠍳·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𠍳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𠍳·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前漢·百官公卿表】𠍳作朕虞。【師古曰】𠍳,古益字。【應劭曰】𠍳,伯益也。

又【集韻】籀文嗌字。○按《說文》作𠍳,首上从卝,不連。

【漢典】
【卷二】【口】

↳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𠍳」字頭,请參考「嗌」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咽也。从口益聲。籒文嗌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伊昔切〖注〗《玉篇》𡁐,籒文嗌。又䒣,同苒。草盛貌。

《說文解字注》

(嗌)咽也。嗌者,扼也。扼要之處也。咽、嗌雙聲。漢書:昌邑王嗌痛。《爾雅》注云:江東名咽爲嗌。从口益聲。伊昔切。十六部。

(𠍳)籒文嗌,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此象形字,與亢略同。漢百官公𠨞表曰:𠍳作朕虞。劭曰:𠍳,伯益也。師古日:𠍳,古益字也。按此假借。籒文嗌爲益。如九歌假借古文番爲播也。趙宋時古文尙書益作𠍳,此本諸漢表耳。○又按凡言項領頸亢胡者,自外言之。言嚨㗋噲呑咽嗌者,自内言之。故皆从口,自口而入也。

【漢典】

𠍳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嗌
益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伕
    2. 倹
    3. 㑅
    4. 㒓
    5. 仅
    6. 倅
    7. 使
    8. 候
    9. 佖
    10. 僖
    11. 俽
    12. 儢
同筆畫
    1. 嘝
    2. 㒃
    3. 歌
    4. 䇒
    5. 斲
    6. 䙈
    7. 遱
    8. 蜽
    9. 蜾
    10. 匲
    11. 旖
    12. 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