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鼠瘘

拼音 shǔ lòu

注音 ㄕㄨˇ ㄌㄡˋ

鼠瘘 詞語解釋

解釋
  • 病名。淋巴腺結核症。
  • © 漢典

    鼠瘘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鼠瘻

  • 鼠瘻
  • 、鼠瘡、老鼠瘡、九子瘡、鼠癧、走鼠瘡、螻蛄癧、延珠瘭、野瘭、串瘡等。《靈樞·寒熱》: “寒熱瘰癧,在於頸項者。”該病多因肺腎陰虛,肝氣久鬱,虛火內灼,煉液爲痰,或受風火邪毒侵擾,痰火結於頸、項、腋、胯之間而成。古人認爲小者爲瘰,大者爲癧。症見初起腫塊如豆,數目不等,皮色不變,推之能動,不熱不痛。繼則融合成塊,推之不移。後期可自潰,潰後膿汁稀薄,其中或夾有豆渣樣物質,此愈彼起,久不收口,可形成竇道或漏管。相當於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等病。
  • 鼠瘻之名始見於《靈樞·寒熱篇》,以後歷代文獻多有記載。其中宋代《瘡瘍經驗全書》中對鼠瘻的發病部位及臨牀發展過程作了詳細描述。現在多按發病情況分爲急性、慢性兩類。急性的多因外感風熱、內蘊痰毒而發,屬頸癰(頸部皮間急性化膿性疾病)範圍;慢性的多因氣鬱、虛傷而發,爲目前臨牀上所指的鼠瘻。相當於西醫的淋巴結結核。
  • 鼠瘻的發生可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進而影響脾的運化功能(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使痰熱內生,於頸項結成核塊。或者病人原有肺腎陰虛,陰虛則火旺,熱灼津液爲痰,痰火互相凝結成核而生鼠瘻。至病之後期,熱勝肉腐成膿,膿乃氣血所化,長期膿水淋漓,勢必耗傷氣血,因此鼠瘻後期,有些病人虛損證候明顯。
  • 鼠瘻的臨牀表現可分爲3個階段:①初期。頸部核塊如黃豆大小,一個或數個,可同時出現或相繼發生,皮色不變,質稍硬,表面光滑,不熱不痛,推之能活動。② 中期。核塊漸增大,與表皮粘連,有時數個核塊互相融合成大的腫塊,推之不能活動,疼痛。當進一步化膿時,則表面皮膚轉成暗紅
  • 色,微熱,按之有輕微波動感。 ③後期。已化膿的腫塊經切開或自行破潰後,流出清稀膿水,夾有敗絮狀物質,瘡口呈潛行性管腔(表面皮膚較薄,皮下有向周圍延伸的空腔),瘡口肉色灰白,四周皮膚紫黯,並可以形成竇道。如果膿水轉稠,肉芽變成鮮紅色,表示即將癒合。按照局部病變可分爲3期,但實際上有些患者可能同時兼見兩個或者三個階段的病變。
  • 病初起無全身症狀,在化膿時可有低熱,食慾不佳。後期破潰,若日久不愈,可導致氣血虛弱,肝腎虧損。證見潮熱,盜汗,神疲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蒼白,頭暈失眠,食慾不佳,苔少舌紅,脈細數無力。本病應與失榮(頸部原發性或轉移性惡性腫瘤)、惡性淋巴瘤相區別,必要時可作活體組織檢查。大多數能治癒。預後一般良好,少數體虛的人可繼發流痰。治癒後每因體虛或過度勞累而復發。
  • ①內治。早期宜疏肝養血、健脾化痰;中期可在早期的治療中加託毒透膿藥;後期宜滋補肺腎、益氣養血。②外治。早期可於局部腫塊處敷藥;中期化膿時切開排膿。後期於破潰出膿時外敷藥物,也可作手術,將壞死組織刮除,再用生肌收口藥。③其他療法。可應用拔核療法。年老體弱或鼠瘻大而深者不宜用本法。
  • 初期用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外貼,5~7日換藥1次。 成膿期膿成未潰,用千捶膏外敷;膿熟宜切開排膿,引流須充分。潰後期一般初潰用五五丹或七三丹,次用八二丹藥線引流,紅油膏外敷。腐脫新生改用生肌散,外敷生肌白玉膏。久潰不斂者,可用貓眼草膏或狼毒粉納入創口。竇道深者,用千金散藥線腐蝕5~7日,再按一般處理。瘡口空殼或形成漏管,可作擴創或掛線手術後,再按一般處理。
  • 1.針刺直接刺人腫大的結塊,配刺肝俞、膈俞穴,每日1次,中等刺激。已化膿者不宜應用。
  • 2.挑治先在肩胛下方、脊柱兩旁,找尋結核點(略高於皮膚,色紅指壓不褪色的即爲結核點)進行挑治;也可在肩井、肺俞及其附近挑治。
  • 3.“0”號療法 以細銀針橫向貫穿結塊,可通電加溫,也可不加電,5日1次,5次爲1個療程。適用於未化膿之時。
  • 4.拔核療法腫核較小而淺表,體質尚好者,可用白降丹少許,摻於太乙膏上,蓋貼於結核處,每3日1次。結核小的7日左右脫落,大的10日左右可將核拔去。結核脫落後,可用白玉膏摻生肌散外貼。因所用藥物有很大的刺激性,故使用時必須嚴格掌握。生肌散較大而深在者,或與周圍組織粘連者,或年老體弱者,均不宜使用本法。
  • 5.飲食療法
  • 海帶肉凍:海帶、豬皮等量。將海帶泡軟洗淨切細絲,豬皮洗淨切細小塊,加水適量,以及調味品,文火煨成爛泥狀,盛人盤中,晾冷成凍食用。適於鼠瘻初期無全身症狀者服食。
  • 炒綠豆芽:水發新鮮綠豆芽適量,素油炒拌以食鹽及調料品,佐餐服食。適用於鼠瘻成膿期身伴微熱者服食。
  • 栗子糕:生板栗500克,水煮半小時,待冷去殼及內皮;再煮半小時,加入白糖,拌勻成泥,製成糕狀食用。適用於鼠瘻成膿期患者服食。
  • 八寶芡實粥:芡實、薏苡仁、白扁豆、蓮子肉、山藥、紅棗、龍眼肉、百合各6克,粳米150克。先將以上藥水煎40分鐘,再加入淘淨粳米,煮爛成粥服食。適用於鼠瘻潰後日久不愈患者服食。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属镂
      2. 戍楼
      3. 书楼
      4. 属娄
      5. 属镂
      6. 疏陋
      7. 疏镂
      8. 曙角
      9. 蜀帝
      10. 属佐
      11. 黍铢
      12. 黍油麦秀
      13. 黍米酒
      14. 江心补漏
      15. 耳三漏
      16. 缺漏
      17. 蠢陋
      18. 村陋
      19. 质陋
    相關詞語
      1. 鼠姑
      2. 鼠偸
      3. 鼠胆
      4. 鼠尾轿
      5. 鼠头鼠脑
      6. 鼠啮蠹蚀
      7. 大袋鼠
      8. 豆鼠
      9. 银鼠
      10. 笮鼠
      11. 贼鼠鼠
      12. 鼹鼠
      13. 瘘管
      14. 痿瘘
      15. 肛瘘
      16. 痔瘘
      17. 痀瘘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