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鼎足之勢

拼音 dǐng zú zhī shì

注音 ㄉㄧ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鼎足之勢 詞語解釋

解釋

◎ 鼎足之勢 dǐngzúzhīshì

(1)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形勢如同鼎的足,比喻三方對立的形勢

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 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勢成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2) 亦說“鼎足之形

-----------------
國語辭典
鼎足之勢dǐng zú zhī shìㄉㄧ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1. 比喻三方面分別對立的局勢。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陽,以成鼎足之勢。」

英語 competition between three rivals,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法語 compétition entre trois rivaux, confrontation tripartite

© 漢典

鼎足之勢 成語解釋

【解釋】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示例】先取荊州爲家,後即取四川建基業,以成~,然後可圖中原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近義詞】鼎足而立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三方面相持

© 漢典

鼎足之勢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鼎足之勢

  • 鼎足之勢,漢語成語,
  •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 釋義爲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
  • 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頂擋
      2. 頂子
      3. 頂首銀
      4. 頂包
      5. 頂天立地
      6. 頂天履地
      7. 監市
      8. 窮巷士
      9. 山盟海誓
      10. 小事
      11. 清事
      12. 服飾
    相關詞語
      1. 鼎新
      2. 鼎重
      3. 鼎席
      4. 鼎折足
      5. 鼎官
      6. 鼎玉
      7. 九三鼎
      8. 夏鼎
      9. 五鼎
      10. 軒轅鼎
      11. 鐘鼎
      12. 讒鼎
      13. 勢至
      14. 勢力並行
      15. 勢分
      16. 勢力圈
      17. 勢利眼
      18. 勢焰熏天
      19. 趣勢
      20. 去勢
      21. 財勢
      22. 比手勢
      23. 江勢
      24. 均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