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黨錮之禍

拼音 dǎng gù zhī huò

注音 ㄉㄤˇ ㄍㄨˋ ㄓ ㄏㄨㄛˋ

黨錮之禍 詞語解釋

解釋
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專權,世家大族李膺等聯結太學生抨擊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將李膺等逮捕,後雖釋放,但終身不許做官。靈帝時,外戚解除黨禁,欲誅滅宦官,事泄。宦官於169年將李膺等百餘人下獄處死,並陸續囚禁、流放、處死數百人。後靈帝在宦官挾持下下令凡“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錮。歷史上稱爲“黨錮之禍”。
-----------------
國語辭典
黨錮之禍dǎng gù zhī huòㄉㄤˇ ㄍㄨˋ ㄓ ㄏㄨㄛˋ
  1. 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

德語 Partisanen-Prohibition (S, Pol)​

© 漢典

黨錮之禍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黨錮之禍

  • 黨錮之禍指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前後共發生過兩次。兩次黨錮之禍都以反宦官集團的失敗而結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並認爲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爲黃巾之亂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擋子
      2. 党家兒
      3. 讜直
      4. 讜正
      5. 擋油牆
      6. 擋一水
      7. 法貨
      8. 白龍臛
      9. 冒或
      10. 掝掝
      11. 遺惑
      12. 快貨
    相關詞語
      1. 黨歌
      2. 黨梅
      3. 黨棍
      4. 黨惡
      5. 黨偶
      6. 黨舊
      7. 在朝黨
      8. 權黨
      9. 蜀黨
      10. 徒黨
      11. 僚黨
      12. 袍褂黨
      13. 禍淫
      14. 禍盈惡稔
      15. 禍發蕭牆
      16.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17. 禍生肘腋
      18. 禍結兵連
      19. 戳禍
      20. 齒牙爲禍
      21. 殃禍
      22. 連禍
      23. 橫殃飛禍
      24. 肆禍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