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林,鹿聲。本義:生長在山腳的林木)
(2) 同本義 [trees in the foot of a hill]
麓,林屬於山爲麓。——《說文》。 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水經注·漳水》注
林麓川澤。——《禮記·王制》
掌攻草木及林麓。——《周禮·柞民》
林衡每大林麓。——《周禮》。鄭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3) 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forestry official]
麓,守山林吏也。——《說文》
主將適螻而麓不聞。——《國語·晉語》
(4) 山腳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詩·大雅·旱麓》
(5) 又如:山麓
常用詞組
© 漢典
麓 國語辭典
名
山腳。如:「山麓」、「南麓」。元·虞集〈寄幻庵主者〉詩:「朝遊武夷麓,莫入匡廬岑。」
© 漢典
『說文解字』
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㯟,古文从录。盧谷切
『說文解字注』
(麓)守山林吏也。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從林。鹿聲。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意。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榖梁傳曰。林屬於山爲麓。周禮、王制皆云林麓。鄭云。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虞。虞翻曰。山足稱鹿。鹿、林也。
(㯟)古文從彔。彔聲。
© 漢典
麓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