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hù

ㄏㄨˋ

部首 魚

部外 13

總筆畫 21

繁體 鱯

鱯 𩹹 𩽕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CE0

左右结构

3525121112232411121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gac

nmtoe

renx

24147

拼音 hù

注音 ㄏㄨˋ

部首 魚 部外 13總筆劃 21

統一碼 9CE0筆順 352512111223241112154

鳠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鱯

(鱯)

hù ㄏㄨˋ

  1. 〔~魚〕體略細長,無鱗,灰褐色,頭扁平,口上有須四對,尾鰭分叉,生活於淡水中。
  2. (鱯)
© 漢典

鳠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鱯

鱯 hù

〈名〉

鱯魚 [hemibagrus],身體細長,灰褐色,有黑色小點,無鱗,口部有四對須。生活在淡水中

© 漢典
【亥集中】【魚】 鱯·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4

鱯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鳠”字頭,請參考“鱯”字。)
【亥集中】【魚】 鱯·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4

【唐韻】【集韻】𠀤胡故切,音護。【說文】魚名。【爾雅·釋魚】魾大鱯。【註】鱯,似鮎而大,白色。【山海經】洧水東流,注于河,其中有鱯黽。【本草圖經】鮧口腹俱大者名鱯。【類篇】或作魱。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胡化切,音華。

又【集韻】胡陌切,音獲。義𠀤同。

© 漢典
【卷十一】【魚】

鱯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鳠”字頭,請參考“鱯”字:)
【卷十一】【魚】
『說文解字』

魚名。从魚蒦聲。胡化切

『說文解字注』

(鱯)鱯魚也。郭注釋魚曰。鱯佀鮎而大。白色。按今江中多有之。俗譌爲回魚。聲之誤耳。水經注。沔陽縣度口水有二源。一曰淸檢。一曰濁檢。淸水出鱯。濁水出鮒。常以二月八月取。華陽國志鱯譌爲𩼈。从魚。蒦聲。胡化切。古音在五部。

© 漢典

鳠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

近代音 曉母 家麻韻 去聲 化小空;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鐸部 ;王力系统:匣母 鐸部 ;

上古音
© 漢典

鳠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鱯」。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鱯」 說文‧魚部「鱯」 「鳠」「鳠」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鱯
𩹹
𩽕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䇘(hu4)
    2. 芐(hu4)
    3. 鍙(hu4)
    4. 䍓(hu4)
    5. 楛(hu4)
    6. 嫮(hu4)
    7. 鳸(hu4)
    8. 曶(hu4)
    9. 瓠(hu4)
    10. 觷(hu4)
    11. 㷤(hu4)
    12. 鹱(hu4)
同部首
    1. 鲎
    2. 鲞
    3. 鲿
    4. 鳚
    5. 鲜
    6. 鳤
    7. 鲠
    8. 鳒
    9. 鲼
    10. 鳞
    11. 鳂
    12. 鲶
同筆畫
    1. 㪮
    2. 贐
    3. 鬗
    4. 蠤
    5. 鶸
    6. 譺
    7. 䞕
    8. 䶆
    9. 臟
    10. 齧
    11. 䰘
    12. 齎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