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biē

ㄅㄧㄝ

部首 魚

部外 11

總筆畫 19

繁體 鱉

鱉 鼈 龞 𪔀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CD6

上下结构

4325234313435251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mig|itqg

fknwm

kvmr

98106

拼音 biē

注音 ㄅㄧㄝ

部首 魚 部外 11總筆劃 19

統一碼 9CD6筆順 4325234313435251211

次 標

鳖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鱉

(鱉)

biē ㄅㄧㄝˉ

     ◎ 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形狀像龜,背甲上有軟皮,無紋。肉可食,甲可入藥。亦稱“甲魚”、“團魚”;有的地區稱“黿”;俗稱“王八”。

英語 turtle

德語 Weichschildkröten

© 漢典

鳖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鱉

鱉 biē

〈名〉

(形聲。從魚,敝聲。本義:甲魚,一種爬行動物,俗稱“團魚”) 同本義 [soft-shelled turtle;Amyda sinensis]屬於龜鱉目、鱉科,中國特產的一種軟殼水龜,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多棲於池沼、河溝、稻田中,肉味鮮美,一般認爲是補品

江漢之魚鱉黿鼉爲天下富。——《墨子·公輸》

© 漢典
【亥集中】【魚】 鱉·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2

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鳖”字頭,請參考“鱉”字。)
【亥集中】【魚】 鱉·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2

【廣韻】幷列切【集韻】必列切。𠀤與鼈同。【干祿字書】鱉通鼈。【易·說卦】離爲鱉。【釋文】鱉本又作鼈。【莊子·秋水篇】東海之鱉。【音義】鱉亦作𪔀。

© 漢典
【卷十三】【黽】

鼈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鳖”字頭,請參考“鼈”字:)
【卷十三】【黽】
『說文解字』

甲蟲也。从𪓑敝聲。并𠛱切〖注〗俗作蟞、鱉。龞,同鼈。

『說文解字注』

(鼈)甲蟲也。考工記注。外骨、龜屬。內骨、蟞屬。按鼈骨較龜稍內耳。實介屬也。故周易鼈蟹蠃蚌龜爲一屬。从黽。敝聲。幷列切。十五部。

© 漢典

鳖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iɛ˥

粤语 bit3潮州话 bih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鳖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鱉
鼈
龞
𪔀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憋(bie1)
    2. 瘪(bie1)
    3. 虌(bie1)
    4. 蟞(bie1)
    5. 䋢(bie1)
    6. 鱉(bie1)
    7. 癟(bie1)
    8. 龞(bie1)
    9. 柭(bie1)
    10. 鼈(bie1)
同部首
    1. 鳝
    2. 鳃
    3. 䲞
    4. 鳚
    5. 鲽
    6. 鲩
    7. 鳡
    8. 鳔
    9. 鲗
    10. 鲲
    11. 鲍
    12. 鳕
同筆畫
    1. 譄
    2. 䮠
    3. 䫞
    4. 䜑
    5. 簴
    6. 䮟
    7. 鬊
    8. 䚓
    9. 醱
    10. 鏘
    11. 矌
    12. 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