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tǎ

ㄊㄚˇ

部首 魚

部外 10

總筆畫 18

繁體 鰨

鰨 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CCE

左右结构

35251211251154154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gjn

nmasm

rkyy

26127

拼音 tǎ

注音 ㄊㄚˇ

部首 魚 部外 10總筆劃 18

統一碼 9CCE筆順 352512112511541541

標

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鰨

(鰨)

tǎ ㄊㄚˇ

  1. 魚類的一科,種類很多,體形似舌頭,兩眼都在身體的一側,側臥在海底的泥沙上,捕食小魚。常見的有“條鰨”。通稱“鰨目魚”。
  2. 古書上指“鯢”。

英語 sole

© 漢典

鳎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鰨

鰨 tǎ

〈名〉

鰨魚 [sole]。鰨科(Soleidae),嘴小,鼻吻多少突出嘴外,腹鰭縮小或退化,胸鰭和尾鰭也時常如此,鰓孔很小,兩隻小眼位置很近,這一科包括幾種最美味的魚(如歐洲產的鰨 Solea solea ),但另外也有一些體形太小、無經濟價值的種類

© 漢典
【亥集中】【魚】 鰨·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0

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鳎”字頭,請參考“鰨”字。)
【亥集中】【魚】 鰨·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0

【唐韻】吐盍切【集韻】託盍切,𠀤音榻。【說文】虛鰨也。【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禺禺魼鰨。【註】鰨,鯢魚也。似鮎,有四足,聲如嬰兒。【正字通】鰨,卽今福州銅盆魚。

又【集韻】諾盍切,音納。與魶同。

又【集韻】達協切,音沓。東方比目魚名也。

© 漢典
【卷十一】【魚】

鰨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鳎”字頭,請參考“鰨”字:)
【卷十一】【魚】
『說文解字』

虛鰨也。从魚𦐇聲。土盍切

『說文解字注』
虛鰨也。漢書上林賦魼鰨、史記作鱋魶。魶一作鰨。注家皆以魼鰨爲二魚。許亦別魼與虛鰨爲二。虛非魼鱋之異文也。郭注云。鰨、鯢魚也。似鮎。有四足。聲如嬰兒。按許下文云鯢、剌魚也。不類列一處。則鰨之非鯢明矣。从魚。𦐇聲。土盍切。八部。
© 漢典

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ɑ˨˩˦

粤语 taap3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怗部 ;王力系统:透母 葉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鳎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鰨」。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鰨」 說文‧魚部「鰨」 「鳎」「鳎」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鰨
鮙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鰨(ta3)
    2. 塔(ta3)
    3. 墖(ta3)
    4. 鮙(ta3)
    5. 獭(ta3)
    6. 㺚(ta3)
    7. 溚(ta3)
    8. 鿎(ta3)
    9. 㗳(ta3)
    10. 獺(ta3)
同部首
    1. 鳆
    2. 鲞
    3. 䲟
    4. 鲙
    5. 鲜
    6. 鳁
    7. 鲗
    8. 鱽
    9. 鳚
    10. 鳗
    11. 鲱
    12. 鳇
同筆畫
    1. 檿
    2. 𠓈
    3. 懬
    4. 冁
    5. 謳
    6. 鮷
    7. 𠚟
    8. 檱
    9. 繭
    10. 襛
    11. 䩵
    12. 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