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huáng

ㄏㄨㄤˊ

部首 魚

部外 9

總筆畫 17

繁體 鰉

鰉 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CC7

左右结构

352512113251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grg

nmhag

rnc

26114

拼音 huáng

注音 ㄏㄨㄤˊ

部首 魚 部外 9總筆劃 17

統一碼 9CC7筆順 35251211325111121

標

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鰉

(鰉)

huáng ㄏㄨㄤˊ

  1. 〔~魚〕形狀像鱘魚,體形爲長紡錘狀,長可達五米,生活在海洋中,夏季在江河中產卵。肉可食,鰾和脊索可制膠。亦稱“鱘鰉魚”。
  2. (鰉)

英語 sturgeon

德語 Stör (S)

法語 Huso dauricus

© 漢典

鳇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鰉

鰉 huáng

〈名〉

鱘鰉魚 [Huso dauricus]。屬於鱘科的一種魚,產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處,體長約四米。本屬其他各種產於歐、亞一些大河流中,形狀像鱘魚,古名“鱣”。體形爲長紡錘狀,脣突出,背面色在茶褐與黃灰之間,腹面灰黃,有斜方形硬鱗,尾鰭不正,頭有軟骨,叫鱘骨,生活在近海。如:鰉糟(糟漬的鰉魚);鰉冰(鰉魚的軟骨)

© 漢典
【亥集中】【魚】 鰉·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鳇”字頭,請參考“鰉”字。)
【亥集中】【魚】 鰉·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集韻】胡光切,音黃。與鱑同。魚名。【正字通】鱣也。

© 漢典

鳇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ɑŋ˧˥

粤语 wong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鳇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鰉
鱑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趪(huang2)
    2. 鍠(huang2)
    3. 䪄(huang2)
    4. 凰(huang2)
    5. 餭(huang2)
    6. 諻(huang2)
    7. 鷬(huang2)
    8. 黃(huang2)
    9. 潢(huang2)
    10. 蟥(huang2)
    11. 䊗(huang2)
    12. 喤(huang2)
同部首
    1. 鲰
    2. 鳂
    3. 鲶
    4. 鳞
    5. 鲬
    6. 鳊
    7. 鲉
    8. 鲍
    9. 鲠
    10. 鳐
    11. 鳝
    12. 鳒
同筆畫
    1. 蹥
    2. 镫
    3. 藁
    4. 罿
    5. 鮆
    6. 擫
    7. 儦
    8. 䁰
    9. 齔
    10. 䯻
    11. 髁
    12. 㽆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