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tún

ㄊㄨㄣˊ

部首 魚

部外 4

總筆畫 12

繁體 魨

魨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C80

左右结构

35251211152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ggn

nmpu

rhzi

25117

拼音 tún

注音 ㄊㄨㄣˊ

部首 魚 部外 4總筆劃 12

統一碼 9C80筆順 352512111525

標

鲀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魨

(魨)

tún ㄊㄨㄣˊ

     ◎ 魨形目魚類的統稱。生活海中,少數進入淡水,頭圓形,口小。種類很多,如“三刺魨”、“鱗魨”、“河豚”等,一般血液和內臟有劇毒。

英語 blowfish, globefish, Spheroides vermicular

德語 Kugelfisch (S)

法語 Takifugu rubripes,tétraodon (family Tetraodontidae)​

© 漢典

鲀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魨

魨 tún

〈名〉

魚名,河魨,河豚 [globefish;tetraodont]。體圓,頭部扁,至尾漸細,背面蒼黑,有濃黑斑紋,腹面白,無鱗,體大者長二尺許,四五月間產卵,此時卵巢及肝皆含劇毒,棲近海

常用詞組


魨科魨形目
© 漢典
【亥集中】【魚】 魨·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4

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鲀”字頭,請參考“魨”字。)
【亥集中】【魚】 魨·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4

【五音集韻】徒渾切,音豚。【玉篇】魚名。【本草集解】河魨,狀如科斗,大者尺餘,背色靑白,有黃縷,無鱗腮,目能𥆑者有毒。一名鯸鮧。一名鰗鮧。一名䲅魚。本作豚。

© 漢典

鲀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ən˧˥

粤语 tyun4

© 漢典

鲀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芚(tun2)
    2. 庉(tun2)
    3. 豚(tun2)
    4. 豘(tun2)
    5. 坉(tun2)
    6. 囤(tun2)
    7. 㼊(tun2)
    8. 忳(tun2)
    9. 臀(tun2)
    10. 屯(tun2)
    11. 㞘(tun2)
    12. 霕(tun2)
同部首
    1. 鲯
    2. 鳤
    3. 鳅
    4. 鳝
    5. 鳢
    6. 鲤
    7. 鲂
    8. 鲶
    9. 鲉
    10. 鲓
    11. 鳎
    12. 鲣
同筆畫
    1. 貼
    2. 𠋿
    3. 椤
    4. 㸜
    5. 弼
    6. 㖺
    7. 㒽
    8. 萬
    9. 嵚
    10. 睅
    11. 幄
    12. 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