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tí

ㄊㄧˊ

部首 魚

部外 9

總筆畫 20

簡體 鳀

鮷 鳀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BF7

左右結構

35251214444251112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ojh

nfamo

rkai

26381

拼音 tí

注音 ㄊㄧˊ

部首 魚 部外 9總筆劃 20

基本區 9BF7筆順 35251214444251112134

鯷 基本解釋

● 鯷

tí ㄊㄧˊ


  1. 〔~魚〕體長十餘釐米,銀灰色,側扁,生活在海中。亦稱「黑背鯷」。

英語 anchovy

【漢典】

鯷 國語辭典

鯷ㄊㄧˊtí
名
  1. 動物名。魚綱鯷科。銀灰色,體長側扁,體側有一條銀白色縱帶。為群集於淺海的小型魚類。盛產於東海、黃海。也稱為「黑背鰮」。

  2. 中國古代種族之一。分布於東方海中。《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

【漢典】
【亥集中】【魚】 鯷·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鯷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 鯷·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唐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正韻】杜兮切,𠀤音題。同鮷。【博雅】鮎也。【類篇】魚重千斤。【戰國策】鯷冠秫縫。【註】鯷,大鮎,以其皮爲冠。

又【前漢·地理志】會稽海外有東鯷人。

又【廣韻】【集韻】𠀤是義切,音䜴。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大計切,𠀤音弟。

又【集韻】上紙切,音是。義𠀤同。

【漢典】
【卷十一】【魚】

↳鮷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鯷」字頭,请參考「鮷」字:)
【卷十一】【魚】
《說文解字》

大鮎也。从魚弟聲。杜兮切

《說文解字注》

(鮷)大鮎也。从魚。弟聲。此字詩爾雅釋文、廣韵作鮧。从夷。文選蜀都賦及玉篇作鮷。未知孰是。以夷弟篆體易譌也。山海經傳曰。今亦呼鮎爲䱱。字林曰。靑州人呼鮎鯷。郭注爾雅曰。鮎別名鯷。江東通呼鮎爲鮧。葢鮷鯷䱱三形一字。同大兮反。而鮧則別一字、別一音。不當合而一之。杜兮切。十五部。

【漢典】

鯷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i˧˥ 日语读音 NAMAZU SUKESOU韩语罗马 CEY现代韩语 제

客家话 [海陆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梅县腔] ti2 [台湾四县腔] ti2粤语 tai4潮州话 ti5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齊韻 平聲 嗁小韻 杜奚切 四等 開口;定母 霽韻 去聲 第小韻 特計切 四等 開口;禪母 寘韻 去聲 豉小韻 是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齊部 ;王力系统:定母 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鯷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鮷
鳀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遆(ti2)
    2. 稊(ti2)
    3. 惿(ti2)
    4. 䅠(ti2)
    5. 㡗(ti2)
    6. 渧(ti2)
    7. 罤(ti2)
    8. 鮷(ti2)
    9. 鵜(ti2)
    10. 珶(ti2)
    11. 趧(ti2)
    12. 瑅(ti2)
同部首
    1. 鱷
    2. 鱴
    3. 䱇
    4. 䲛
    5. 鯊
    6. 魮
    7. 魡
    8. 鱒
    9. 鰃
    10. 鯛
    11. 魤
    12. 䲎
同筆畫
    1. 䕳
    2. 轚
    3. 䆉
    4. 譡
    5. 孁
    6. 驊
    7. 鐒
    8. 蘫
    9. 譣
    10. 譴
    11. 瀽
    12. 鯶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