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gěng

ㄍㄥˇ

部首 魚

部外 7

總筆畫 18

簡體 鲠

鲠 𦛟 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BC1

左右结构

35251214444125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ogq|qogr

nfmlk

rako

21346

拼音 gěng

注音 ㄍㄥˇ

部首 魚 部外 7總筆劃 18

統一碼 9BC1筆順 352512144441251134

鯁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鯁

gěng ㄍㄥˇ

     ◎ 見“鯁”。

英語 fish bones; honest, upright

德語 offen, unverblümt ,Gräten (S)

法語 arête

© 漢典

鯁 國語辭典

鯁ㄍㄥˇgěng
名
  1. 魚骨、魚刺。《說文解字·魚部》:「鯁,魚骨也。」

  2. 禍害。《國語·晉語六》:「今治政而內亂,不可謂德;除鯁而避彊,不可謂刑。」《後漢書·卷六五·段熲傳》:「昔先零作寇,……始服終叛,至今為鯁。」

動
  1. 魚骨刺在喉嚨中。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廣韻·上聲·梗韻》:「鯁,刺在喉。」《禮記·內則》「魚去乙」句下漢·鄭玄·注:「今東海容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人不可出。」

  2. 阻塞不通。南朝梁·庾肩吾〈亂後行經吳郵亭詩〉:「獯戎鯁伊洛,雜種亂轘轅。」宋·蘇軾〈張文定公墓誌銘〉:「餉道一鯁,兵安所仰食?」

形
  1. 正直、耿直。《史記·卷八六·刺客傳·專諸傳》:「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隋書·卷三九·陰壽傳》:「性剛鯁,有不可奪之志。」

© 漢典
【亥集中】【魚】 鯁·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7

鯁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 鯁·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杏切,梗去聲。【說文】本作𩹐,魚骨。【廣韻】刺在喉。【儀禮·公食大夫禮註】乾魚近腴,多骨鯁。【前漢·賈山傳】祝鯁在後。

又【廣韻】骨鯁蹇諤之臣。【後漢·來歙傳】太中大夫段襄骨鯁,可任。【註】骨鯁,喩正直也。

又【淮南子·地形訓】蛟龍生鯤鯁。

又與梗同。【後漢·殷熲傳】至今爲鯁。【註】與梗同。

又【集韻】居孟切,音賡。義同。

© 漢典
【卷十一】【魚】

鯁 《说文解字》

【卷十一】【魚】
『說文解字』

魚骨也。从魚更聲。古杏切

『說文解字注』

(鯁)魚骨也。故其字从魚。與骨部骾字別。而骨骾字亦多借鯁爲之。爾雅曰。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今益之曰魚骨謂之鯁、魚甲謂之鱗。魚臭謂之鮏。从魚。㪅聲。古杏切。古音在十部。

© 漢典

鯁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əŋ˨˩˦ 唐代读音 gæ̌ng韩语罗马 KYENG现代韩语 경

客家话 [海陆腔] gien3 gang3 [宝安腔] gang3 [台湾四县腔] gien3 gang3 [梅县腔] gang3 [客英字典] gen5粤语 gang2

近代音 見母 庚青韻 上聲 景小空;中古音 見母 梗韻 上聲 梗小韻 古杏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唐部 ;王力系统:見母 陽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鯁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鯁」 說文‧魚部「鯁」「鲠」 「鯁」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鲠
𦛟
𩹐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綆(geng3)
    2. 埂(geng3)
    3. 鲠(geng3)
    4. 梗(geng3)
    5. 㾘(geng3)
    6. 耿(geng3)
    7. 骾(geng3)
    8. 䌄(geng3)
    9. 哽(geng3)
    10. 莄(geng3)
    11. 挭(geng3)
    12. 䋁(geng3)
同部首
    1. 鱚
    2. 䲑
    3. 魟
    4. 鮪
    5. 鰨
    6. 䱔
    7. 䲐
    8. 䲏
    9. 魧
    10. 䲗
    11. 鱓
    12. 䰹
同筆畫
    1. 檼
    2. 鏎
    3. 甖
    4. 鎰
    5. 鼦
    6. 䡰
    7. 藸
    8. 麎
    9. 鎲
    10. 簱
    11. 𠐿
    12. 䳘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