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hóng

ㄏㄨㄥˊ

部首 魚

部外 3

總筆畫 14

䱋 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B5F

左右结构

35251214444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oag

nfm

rbi

21312

拼音 hóng

注音 ㄏㄨㄥˊ

部首 魚 部外 3總筆劃 14

統一碼 9B5F筆順 35251214444121

魟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魟

hóng ㄏㄨㄥˊ

     ◎ 〔~魚〕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軟骨無鱗,胸鰭發達,如蝶展翅,尾呈鞭狀,有毒刺。生活在海底。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

英語 the nautilus

法語 raie (poisson)​,Dasyatidae

© 漢典

魟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魟

魟 hóng

〈名〉

魚名 [stingray;ray],泛指屬於魟科(Dasyatidae)及其他有關科的許多種,在其鞭形的尾的基部旁邊有一根或數根帶倒鉤的又大又尖的背棘,能重創敵人,有時它們能長得很大,其中有些種類對牡蠣危害很大

黃魟魚,色黃無鱗,頭尖,身似大檞葉,口在頷下。——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

常用詞組


魟科
© 漢典

魟 國語辭典

魟ㄏㄨㄥhōng
名
  1. 動物名。體扁平,略呈圓形或斜方形。尾細長,呈鞭狀,具尾刺,有毒。牙細小,尾鰭退化。棲息近海底層,主食無脊動物和小魚。分布在大陸沿海地區。

© 漢典
【亥集中】【魚】 魟·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3

魟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 魟·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3

【廣韻】古紅切【集韻】沽紅切,𠀤音公。䰸或作魟。䱑魟,江蟲,形似蟹,可食。

又【集韻】古雙切,音江。義同。

又【廣韻】戸公切【集韻】胡公切,𠀤音洪。白魚。【類篇】白魟,魚名。一曰魚肥。○按《酉陽雜俎》:黃魟魚,色黃無鱗頭尖,身似槲葉,口在頷下,眼後有耳,竅通於腦,尾長一尺,末三刺甚毒。據此說,魟有黃白二種,《類篇》特舉白者言之耳。

又【廣韻】呼東切【集韻】呼公切,𠀤音烘。河魚似𪔀。【六書故】海魚,無鱗,狀如蝙蝠,大者如車輪。

© 漢典

魟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ŋ˧˥

客家话 [海陆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台湾四县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粤语 gung1 hung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魟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䱋
𫚉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瓨(hong2)
    2. 屸(hong2)
    3. 妅(hong2)
    4. 紘(hong2)
    5. 虹(hong2)
    6. 䲨(hong2)
    7. 谼(hong2)
    8. 䃔(hong2)
    9. 䡌(hong2)
    10. 渱(hong2)
    11. 黉(hong2)
    12. 纮(hong2)
同部首
    1. 鯐
    2. 鱚
    3. 䱨
    4. 䱪
    5. 鮿
    6. 鯋
    7. 鯭
    8. 䱃
    9. 鰂
    10. 鱗
    11. 鱜
    12. 鱥
同筆畫
    1. 㮿
    2. 㮥
    3. 嶄
    4. 麧
    5. 箋
    6. 墐
    7. 䔐
    8. 僰
    9. 嫱
    10. 䄜
    11. 聝
    12. 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