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ò

ㄆㄛˋ

部首 鬼

部外 5

總筆畫 15

粕 霸 𣍸 𥙃 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B44

左右结构

325113251135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rqc

hahui

nknj

26613

拼音 pò

注音 ㄆㄛˋ

部首 鬼 部外 5總筆劃 14

統一碼 9B44筆順 32511325113554

常 通 標

魄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魄

pò ㄆㄛˋ

  1. 指依附形體而存在的精神:魂~。丟魂落~。魂飛~散。
  2. 精神,精力:~力。氣~。體~。
  3. 古同“霸”,月始生或將滅時的微光。
  4. 古同“粕”,糟粕。
  5. 古同“珀”,琥珀。

英語 vigor; body; dark part of moon

德語 Gefühl, Herz (S)

法語 âme,esprit

© 漢典

魄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魄 bó

<象>

(1) 形容拍擊聲

竹外麥煙愁漠漠,短翅啼禽飛魄魄。——唐· 陸龜蒙《春思二首》

(2) 另見 pò;tuò

基本詞義


◎ 魄 pò

〈名〉

(1) (形聲。從鬼,白聲。從鬼的字,常與靈魂、鬼怪有關。本義:陰神,迷信的人指依附於人的身體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義,有別於可遊離於人體之外的魂 [soul]

魄,陰神也。——《說文》

人生始化曰魄。——《左傳·昭公七年》。注:“形也,既生魄,陽曰魂。疏:附形之靈爲魄。”

其魄兆於民矣。魄意之精也。——《國語·晉語》

魄也者,鬼之盛也。——《禮記·祭義》。注:“耳目之聰明爲魄。”

忽魂悸以魄動。——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 又如:魂魄(迷信者指附在人體內可以遊離出去的精神);心魄(心靈);喪魂落魄;魄蕩魂飛(魄散魂消、魄散魂飛等都形容驚恐萬狀);魄心(靈魂)

(4) 引申爲人的形體 [body]

人之精氣曰魂,形體曰之魄。——《太平御覽》引《禮記外傳》

(5) 精神;氣質;神氣 [spirit]。如:魄慮(神思,意念);魄光(喻人的精神)

(6) 精力;膽識 [energy;vigour;courage]。如:氣魄;體魄

(7) 通“霸”。月出月沒的微光 [morning or evening moonlight]

惟三月哉生魄。——《書·康誥》

月未望則載魄於西,既望則終魄於東。——《法言·五百》

(8) 又如:魄蜍(傳說月亮中的蟾蜍);魄寶(魄淵。月亮);魄兔(傳說中指月中的兔)

(9) 通“粕”。糟粕,酒滓 [distiller's grains]

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莊子·天道》

(10) 另見 bó;tuò

常用詞組


魄力魄散魂飛
 

基本詞義


◎ 魄 tuò

(1) ——“落魄”的“魄”的又音

(2) 另見 bó;pò

© 漢典

魄 國語辭典

魄ㄆㄛˋpò
名
  1. 人的精氣。如:「精魄」、「勾魂攝魄」、「驚心動魄」、「失魂落魄」、「魂飛魄散」。《說文解字·鬼部》:「魄,陰神也。」《左傳·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元·關漢卿《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套·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

  2. 農曆月初時始見的月光。漢·王充《論衡·譋時》:「月三日魄,八日弦,十五日望。」通「霸」。

  3. 月亮。唐·盧仝〈月蝕〉詩:「初露半個璧,漸吐滿輪魄。」

  4. 酒渣、渣滓。《莊子·天道》:「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通「粕」。

魄ㄊㄨㄛˋtuò
  1. 參見「[[落魄]]」條。

© 漢典
【亥集上】【鬼】 魄·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5

魄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鬼】 魄·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5

〔古文〕霸【唐韻】【正韻】普伯切【集韻】【韻會】匹陌切,𠀤音拍。【說文】隂神也。【玉篇】人之精爽也。【禮·祭義】魄也者,鬼之盛也。【註】耳目之聰明爲魄。【疏】魄,體也。若無耳目,形體不得聰明。【關尹子·四符篇】因意有魄,因魄有精。【白虎通】魄者,迫然著人,主於性也。

又【晉語】其魄兆乎民矣。【註】魄,形也。

又【爾雅·釋詁】魄,閒也。【疏】閒謂閒隙也。

又【爾雅·釋木】魄,榽橀。【註】魄,大木,細葉,似檀。【疏】魄,一名榽橀。

又【後漢·西南夷傳】哀牢夷出虎魄。【註】虎魄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虎魄,如斗。初時如桃膠,凝堅乃成。

又【書·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傳】月二日近死魄。【疏】魄者,形也。謂月之輪廓無光之處名魄也。【釋文】魄,漢書律歷志作霸。詳雨部霸字註。

又【集韻】白各切,音泊。聲也。【史記·周本紀】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爲烏,其色赤,其聲魄云。【註】馬融曰:魄然,安定意也。

又與粕同。【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已夫。【音義】司馬云:爛食曰魄。一云糟爛爲魄。

又作粕。

又【廣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𠀤音托。落魄,貧無家業。【史記·酈生傳】家貧落魄。【漢書註】應劭曰:志行衰惡之貌。師古曰:失業無倚也。○按《史記》《漢書》俱音薄。

又與薄同。【史記·司馬相如傳】旁魄四塞。【荀子·性惡篇】雜能旁魄而無用。【註】旁魄,廣博也。

© 漢典
【卷九】【鬼】

魄 《说文解字》

【卷九】【鬼】
『說文解字』

陰神也。从鬼白聲。普百切

『說文解字注』

(魄)陰神也。陰當作侌。陽言气、陰言神者、陰中有陽也。白虎通曰。魄者、迫也。猶迫迫然箸於人也。淮南子曰。地氣爲魄。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鄭云。氣謂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聰明爲魄。郊特牲曰。䰟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祭義曰。死必歸土。此之謂鬼。其氣發揚於上。神之箸也。是以聖人尊名之曰鬼神。按䰟魄皆生而有之而字皆从鬼者、䰟魄不離形質而非形質也。形質亡而䰟魄存。是人所歸也。故从鬼。从鬼。白聲。孝經說曰。魄、白也。白、明白也。䰟、芸也。芸芸、動也。普百切。古音在五部。

© 漢典

魄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o˥˧ 唐代读音 *pæk日语读音 TAMASHII韩语罗马 PAYK现代韩语 백越南语 phách

客家话 [沙头角腔] pak7 [东莞腔] pak7 [海陆腔] pak7 [梅县腔] pak7 [台湾四县腔] pak7 [陆丰腔] pak7 [宝安腔] pak7 [客语拼音字汇] pag5 [客英字典] pak7粤语 bok3 paak3 tok3

近代音 滂母 皆來韻 入聲作上聲 拍小空;透母 蕭豪韻 入聲作上聲 託小空;中古音 透母 鐸韻 入聲 託小韻 他各切 一等 開口;滂母 陌韻 入聲 拍小韻 普伯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鐸部 ;透母 鐸部 ;王力系统:滂母 鐸部 ;透母 鐸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魄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魄」 說文‧鬼部「魄」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粕
霸
𣍸
𥙃
𩲸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䎅(po4)
    2. 䪖(po4)
    3. 奤(po4)
    4. 岶(po4)
    5. 哱(po4)
    6. 洦(po4)
    7. 䎊(po4)
    8. 烞(po4)
    9. 廹(po4)
    10. 䯙(po4)
    11. 䣮(po4)
    12. 朴(po4)
同部首
    1. 魘
    2. 魗
    3. 䰮
    4. 鬾
    5. 䰩
    6. 魖
    7. 魅
    8. 䰣
    9. 䰪
    10. 魆
    11. 魃
    12. 魕
同筆畫
    1. 𠁒
    2. 撖
    3. 榮
    4. 𠒫
    5. 瑹
    6. 榍
    7. 髨
    8. 潂
    9. 煾
    10. 箇
    11. 暚
    12. 榚
初中古詩詞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明·夏完淳 《别云间》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